清华大学师生前往西藏边防为参军学子送上节日问候——
脚步丈量边关 共赴青春之约
■余中淇 李学文
前不久,海拔4600多米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从首都北京远道而来的清华大学师生与边防官兵整装待发,一同踏上巡逻路。
队伍中,战士费叶胜格外激动。费叶胜入伍前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见到不远千里来到这里看望他的老师同学,他倍感亲切。
“学校有个传统,对每一位参军入伍的同学,都会组织师生们到现地去慰问。”清华大学武装部领导介绍,自2005年以来,该校累计有300余名学生参军入伍,费叶胜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一次,他们一行人来到费叶胜所在连队看望慰问的同时,还同步展开“青春界碑·国土边防”主题实践活动。
得知学校筹备前往边防部队开展新春慰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邓奕周第一个报名。
为了这趟边关之行,邓奕周做了精心准备,然而寒冷缺氧的高原还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踏上巡逻路,他没走几步便气喘吁吁,厚实的积雪不时往鞋里灌,脚步越走越沉重。“没想到边防巡逻路这么难走,由衷敬佩边防官兵。”邓奕周说。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氧气愈发稀薄,师生们每走一步都消耗大量的体力。
途中,一行人遇到一处坡度将近50度的陡坡,体力不支的师生们笑称“遇到了‘绝望坡’”。
“巡逻中常遇到这样的陡坡,一会儿大家抓好攀登绳,把脚踩实,注意安全。”费叶胜向师生们传授经验,和战友一起帮助师生们爬上“绝望坡”。
“一路走来,切身体会到边防官兵的艰辛与不易。”到达执勤点位前,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在读医学博士丁天福深有感触地说,“看着战士们通红的脸庞、发紫的嘴唇,听到他们聊起的高原疾病和训练伤病,我更加坚定要学好医学专业知识的目标,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治疗高原疾病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经过数个小时长途跋涉,官兵和师生们一行人终于到达执勤点位。点位前,师生们的声声誓言激荡雪海云天。
“虽然过程很累,但是在宣誓那一刻,心中油然升起一种自豪感荣誉感。我期盼能有机会穿上军装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魏钇钒说,他一直向往军营生活,这次体验让他更加坚定了入伍的决心。
第二天,清华大学师生一行人来到肖乡边防连,探望在此戍边的清华学子康厚宏,和连队官兵一起在边关过年。
肖乡边防连曾被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连队哨所曾被上级表彰为“耳聪目明观察哨”。在连队哨所,师生们动手为守哨官兵剪窗花、挂灯笼,揉面擀皮、切菜剁馅,为官兵包饺子,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官兵们的新春祝福。
“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军人,小时候常听爷爷讲述在部队过年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在军营过年。”清华大学学生林劲博参与布置连队节日氛围等活动,兴奋不已,他说,“这次体会到了爷爷说的‘在部队过年,更有年味’!”
“俯瞰万里河山壮丽,南北皆是故乡,守护万家灯火平安,你我不问西东。在此,我向边防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临行前,清华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项梓纭向哨所官兵表达感谢。他表示,他们将会把此行的经历梳理出来,待开学后组织报告会分享感悟,让更多清华学子了解边防官兵,读懂“清澈的爱”。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