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哨一年,神农顶民兵哨所哨兵向为交出周年“成绩单”——
万顷林海见证青春成长
■张诚宸 李显文 本报记者 刘 敏
海拔2905米,气温-20℃。
1月22日,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攀升,记者来到神农顶民兵哨所,见到了正在执勤的第八任哨兵向为。当时,他刚完成万顷林海的火情瞭望,并未发现险情。
这一天对于向为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2024年1月22日,向为与上一任哨兵王大志正式交接,来到这座位于山巅之上的民兵哨所,接过守山护林的重担。
在他身后,一抹红色在林海之中格外亮丽。向为告诉记者,哨兵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神农之巅升起五星红旗。每次升旗时他都提醒自己,要始终记得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这是整个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民兵哨所。不同于边防哨所,这里的哨兵主要担负着防火瞭望、巡护监测和动植物保护等职责。神农架林区拥有全球中纬度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一旦出现火情,对生态的破坏难以估量,而气候干燥的冬天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需要哨所民兵打起十二分精神。
“一会儿,我们将前往太子垭、板壁岩方向。”瞭望塔上,向为指着西侧的山头,向记者介绍今天主要巡护方向。一年时间,原本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山头,现在他都能脱口而出,万顷林海被他具化为一个个坐标点,确保一有险情,能迅速定位。
记者跟随向为踏上巡山路。山路已被积雪覆盖,只留下串串脚印和道道车辙印。有些地方,积雪甚至没过了脚踝。这意味着同样的路程,花的时间要比原来多两三倍。
一路上,向为不敢有丝毫放松,时不时掏出望远镜,捕捉着每一丝可能的火情隐患。他不时停下脚步,捡拾石壁间的垃圾,仔细查看珍稀植物是否有病虫害、观察野生动物的状态、清除树林里埋藏的陷阱……
经过约一小时跋涉,向为到达这天巡逻的第一个途经点。经过检测他发现,由于气温过低,之前布设的红外相机电池发生了衰减。进行简单处理后,记者和向为一起继续踏上巡逻路。
这次巡山持续了2个多小时,山风吹在脸上,“割”得脸生疼。返回哨所的路上,向为介绍:“以哨所为中心,周围方圆几公里的林区都是我负责的巡护区域,像这样的巡山,每天都要进行3到4次。”
向为是一名退役军人。2023年8月,他通过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来到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科研院大龙潭金丝猴科研基地工作。入职后,听闻神农顶民兵哨所群体先进事迹,向为深受感动,主动报名前往神农顶民兵哨所。
对于山顶恶劣的自然条件,向为早有心理准备。去到哨所后,孤独的工作环境还是让这个“铁汉子”犯了难。每到这时,向为的脑海中就回想起民兵哨所前一任哨兵的声音:“交接棒已经到你的手里了,你要在上面守好!”
“虽然退役了,他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林区人武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向为每天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巡逻瞭望,履职整整一年的他,已适应了新岗位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一名合格的哨兵。
傍晚时分,前来观光的游客陆续下山,哨所又恢复了静寂。像往常一样,向为开始填写这天的《值班日志》。记者注意到,这样的值班日志还有好几本。
履职一年,向为已累计获得各种记录监测数据千余份,巡山千余次、行程1万多公里。
这份周年“成绩单”,既是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向为履职尽责的良好开端:“民兵也是兵。前任哨兵用自己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绿水青山,我也希望在我的任期内,保证哨所辖区范围内的防火安全以及生态资源安全,把‘华中屋脊’守护好。”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