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2-20 17:04:53

  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

  ■贾建永 邓一非

  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心志和情操是一个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支撑。有了坚定而崇高的心志和情操,就会有许党报国、为民奉献的崇高追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不竭动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焕发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矢志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

  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文化具有养心志、育情操的功能作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砥砺人们的精神培育,进而塑造民族的精神面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养心志、育情操的过程,是以社会主流价值引导人、培育人的过程,是滋养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和气质的过程,是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的过程。“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越是物质富裕,越需要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精华,深入阐发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时代价值,能够充盈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厚重底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时时可以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厚意蕴,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诚实守信、克己奉公、谦和好礼、修己慎独、见义勇为、扶正扬善、清正廉洁、仁爱忠信、勤俭爱物……从中华传统美德中,可以浸润和滋养思想情操、道德操守,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展现当代中国人的道德情怀。因此,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深入挖掘育人资源,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动力之源、方向之舵,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也是养心志、育情操的根本。面对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复杂形势,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固根与毁根、铸魂与蛀魂的激烈较量,更需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精神高地、培植精神家园。要充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引导党员干部廓清思想迷雾、明辨大是大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引导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激扬爱国之情、砥砺报国之志。

  育人的关键在于“育心”。养心志、育情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精神塑造过程,目的在于让内心变得更强大、心灵变得更纯洁。要持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厚营养,积极营造共同参与、共创共享的文化氛围,构建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文化环境,不断延伸育人维度、拓展育人途径,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淬炼强国复兴的自信心、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崇德向善的公德心、清正廉洁的自律心。要始终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以更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把“两个结合”的大文章做好,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大力宣扬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寓于精彩的故事之中,在文化陶冶中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