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沙海中的“守岛人”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2-25 17:05:54

  沙海中的“守岛人”

  ■刘国辉 武俊秀  

咸水沟旁,官兵共度周末时光。

哨所官兵沙海巡逻。

  暴风狂沙一定认为这里荒无人烟,才会时常光顾这个戈壁深处的哨所。

  如果从高空俯瞰,这里仿佛只是戈壁深处一粒不起眼的沙砾。然而对于某部官兵来说,这里却是一茬茬官兵接力驻守的前哨,是他们深深热爱的“第二故乡”。

  因为附近有个咸水湾,这个哨所故名“咸水沟”。

  那年,老兵李洪宝带着战士们入驻沙海,在这里建哨、扎下根来。两间板房、一台发电机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上等兵彭吉鑫当年因为看了电影《守岛人》,决心入伍从军。他被分配到某部,继而走进这个沙海孤哨。每天站岗执勤、巡逻巡线,他觉得自己就像电影中的“守岛人”。

  “尽管守望的是一片沙海,尽管眼前干涸荒芜,但驻守这里的感觉,就像是守着一个海岛哨所。”彭吉鑫在给家人的信中说,这里与世隔绝,守这里时常想家,但再小的点位也要有人守,这里的夜晚星河灿烂,守在这里也有别样收获。班长说,守沙海望星海,都是为祖国而守望。

  一年元宵节,李洪宝组织大家与家人通电话。当最后一个问候电话结束时,李洪宝动员大家举起手中饮料,一起庆祝这个哨位上的元宵节。

  “一家不圆万家圆。”李洪宝鼓励大家道,“今天这里是哨所,明天就是我们朝思暮想的故乡;今天我们是战友,就是一辈子的亲人和兄弟!”

  那天李洪宝还和大家讲了一个道理:“守哨就是守心,站好脚下的哨,要先守住心中的哨。”

  隆冬腊月,沙海里天寒地冻。那时哨所建设还不完善,暖气不够暖,门窗还透风,洗澡也不能实现24小时热水供应。他们一边执勤训练,一边立足自身建设哨所。

  每隔一段时间,连队的运输车就会从上百公里之外赶来,往返哨所一趟需要一整天。驾驶员刘班长是个有心人,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守哨战士的“愿望清单”,有饼干、巧克力等零食,有图书、篮球等文体用品,也有冲洗照片、取快递等“任务”……

  每次出发前,刘班长都会事先告诉李洪宝一声。不到中午,总有战士在哨所门口等待,向远处眺望。在战士心里,运输车满载物资,更满载希望,驾驶员送来的是包裹,更送来了欢乐。

  在沙海驻哨,李洪宝常常鼓励大家不为困难所困,珍惜当下生活。

  一次外出巡线,李洪宝的手套脱线,他把重新缝补好的手套戴在手上:“哨所物资都是战友从上百公里外的连队运送而来,每隔两周运输车才来一趟,遇到恶劣天气,一个月不能行车也正常……咱们守哨就是守心,要学会勤俭节约过日子,这也是成长的‘必修课’。”

  每次拿到物资,总有战士心存遗憾:“应该多申领一把锤子”“应该多带几个防风面罩”……一次临行前,刘班长问一位即将过生日的新兵,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新兵想了想,笑着说:“想吃一口热气腾腾的烤红薯。”一周后,赶在一场沙尘暴来临前,刘班长驾车从连队启程,车上放了一整箱红薯。

  哨所的五星红旗被风撕破了一角,李洪宝赶紧联系刘班长,并向连队申领了一面崭新的国旗。在守哨官兵心里,每天在哨所升起国旗,是无比庄严的使命。

  清晨天还没亮,随着一声哨响,全体战士集合,在李洪宝带领下,喊着响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旗杆下。

  二级上士吴英飞说,走到旗杆下,立正站好,腰杆就会不自觉地挺到最直。也是在这一刻,内心自然而然升腾起一种军人的荣誉感。

  彭吉鑫来哨所之前就已经听说,哨所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现实果真如此。风呼啸而来时走不动道,吹起沙土时睁不开眼,每天睡觉脱衣时抖落满地沙土,吃饭嚼菜时拌着沙子咬得咯咯作响。遇到暴风天,需要立马跑进房子里躲避,有时来不及收拾工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簸箕和铁桶被狂风吹跑。

  但是条件越恶劣,环境越艰苦,战士们身上所迸发出的生命力、战斗力就越顽强。一次党团日活动,彭吉鑫再次向战友们提及《守岛人》,用主人公王继才的一句“守一天就要守出样子来”与大家共勉。

  那天,战士们将那面被吹破一角的国旗重新进行了修补,并将其珍藏在哨所荣誉室。每当有新兵入哨,哨所的老兵都会给他们讲起国旗的故事:“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是我们要守护的地方。守在这里就是守祖国,守望远方的家人。”

  图片由该部官兵提供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