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5-03-27 11:20:17

  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孙卓立

  “没有捷径,只有死磕。”《哪吒2》的导演饺子讲,电影中有很多壮阔的场面,有的镜头制作甚至贯穿整个周期:“三年多一直在做一个镜头,最后拿出来的不一定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但已经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

  “好东西只能慢慢磨。”回看饺子的动画人生,好作品都是用时间“磨”出来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从《黑神话:悟空》到《哪吒2》的惊艳世界,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的“赛博秧歌”到“杭州六小龙”的火爆出圈……这些现象级的文化产品,既是对“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强毅力的褒扬,也是对“板凳甘坐十年冷”无悔坚守的馈赠。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成功哪有什么轻而易举?执着、专注、坚韧,不偷懒、不耍滑、不抄近路,踏踏实实付出,日拱一卒前进。这是文化创造、科技创新必须坚守的不二法门,也是干事创业必须遵循的成功之道。

  凡事贵在坚持。坚持,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是一种不畏艰难的品格。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古语,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立志不坚,终不济事”的警示,无不蕴含着坚持的价值与意义。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一位作家在被问到是否担心有人会超越他时,这样回答:一件事情做了三天就有成果,别人很容易做到;但如果坚持了十年才有所收获,那么这样的成就别人就很难超越了。惟其艰难,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史记》之所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不开司马迁“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忍辱发愤、专心撰述;《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文学史上的瑰宝,离不开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别人放手,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他仍然前冲;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这种人一定没有失败。”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这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手撕钢”技术长期被外国所垄断。我国一家企业持续攻关,其中仅轧制这一个工艺就失败了700多次,“平均两天一次”。然而,在“再试一次,多试一次”信念的支撑下,科研人员信心如磐、意志如铁,坚持不懈、勇于攀登,最终攻克了这项“卡脖子”技术,收获了“最完美的结果”。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天下绝无一蹴即成之事,亦未有一学即能之业。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方有所成。没有邓稼先隐姓埋名戈壁滩数十载,就不可能破解原子弹的奥秘;没有樊锦诗年复一年与莫高窟相守,就没有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没有毛胜利日复一日坚持不懈从事宣纸制作,就不可能把“纸上功夫”练得炉火纯青……这些都印证了那句名言:“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坚持是对极限的挑战、对理想的执着,是意志的较量、精神的比拼。有志者,事竟成。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曾讲:“航天员每一项训练,都是对生理极限的挑战。而要克服这些挑战,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超常的毅力,坚持再坚持。”“坚持”二字,道出了航天英雄们攻坚克难、矢志不渝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择一事终一生”的韧性、“十年磨一剑”的恒心。

  华罗庚先生曾言:“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诚然如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30余年带领群众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一代代林场建设者接续奋斗,塞罕坝由“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漠,变成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坚持就是胜利,毅力能够征服任何事物”,这是对一个人意志、品质、作风的考验,也是对信仰、信念、使命的诠释。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强军事业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风险和挑战的远征,惟有孜孜不辍、笃行不怠,不怕苦、不畏难,不止步、不松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不断创造新业绩,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潍坊军分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