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文职人员赵钢——
初心如磐勇冲锋
■刘雨轩 吴 双
三晋大地,春寒料峭。夜已深,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转改文职人员赵钢,还在盯着屏幕上的某专项任务清单凝思。作为负责人,在过去一周内,赵钢把此项任务涉及的每个点位都逐一核查过两遍。“查验工作基本过关,还要不要再复查一遍?”光标在“第三次复查方案”上闪烁,突然,他的手机铃声响起。
“我是退役老兵王海松。”电话那头传来略显沙哑的声音,“这几年在与老战友的交流中,大家总提及当年堵渗漏点时,您奋勇冲锋甚至将大衣塞进豁口的故事……”这位老兵打来的电话,把赵钢的思绪带回多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时值他转改前的一个月。
那个夜里,瓢泼大雨将整座山笼罩在水雾里。凌晨两点多,急促的警报骤然响起:后山洞库上方的截洪沟被泥石流冲垮,浑浊的水流顺着岩缝渗入洞库。正在值班的赵钢接到警报,立即冲向后山。
来到现场,赵钢跪在渗水点前,奋力用防潮布堵漏,可防潮布刚贴上去,就被湍急的水流顶得鼓起。见状,他索性脱下大衣堵住裂缝。“再扛几袋防汛沙袋来!”他的吼声在山间回荡。经过大家数小时奋战,最后一段防潮墙加固完毕,渗水隐患得以排除。
“听说您现在已经转改为文职人员了,是不是还和以前一样拼?”电话里,王海松的话语将赵钢的思绪拽回现实:想想从军20多年来组织的培养关怀,无论任何时候自己都没有懈怠的理由。转改亦是出征,虽然换了赛道,但使命依旧在肩,唯有拼搏冲锋,才能创造更多精彩。
赵钢的办公桌玻璃板下,有几张他印象深刻的照片,记录了那年他受领执行某调运销毁任务的场景。
这是赵钢转改后受领的第一个大项任务。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深知,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拆垛分拣、清点核查、登记归档、包装捆绑、押运输送和投炉熔炼,难度很大。
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能检验担当精神和实干能力。赵钢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实地调研、问计官兵,决定开设多条模拟作业线,组织试装试销,同时协调钢厂最大限度优化作业方案。实践证明,他制订的方案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
时间紧、任务重,清点核查阶段,赵钢和官兵每天早晨7点开展工作,忙到夜里11点才离开库房,就算遭遇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天气也没停歇。押运输送阶段,他们每天早晨8点前抵达钢厂,紧锣密鼓开展循环送销作业,直到很晚才收队回库。投炉熔炼期间,他们吃在库房、睡在厂房、守在现场,腿脚麻了揉揉继续干。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还看今朝。眼下,摆在赵钢面前的专项任务事关重大,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放下电话,他的手指轻快地敲击键盘,第三次复查方案一步步清晰完善起来。
第二天起床号响起,赵钢立即起床,穿上迷彩服,拿起对讲机,登上指挥车:“全体注意,每个点位再核查一遍!”号令既出,引擎轰鸣,车辆又一次颠簸着驶向大山深处……望着出征的车辆,基地领导感慨地说:“抓工作落实就需要这种一丝不苟、常抓不懈的责任心和韧劲,只要人人叫响‘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工作无差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