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构建“五化联动”机制破解民兵建设转型难题——
“蝶变”是这样实现的
■王金鑫
无人机集群前出。王金鑫摄
“过境部队开进道路遭‘敌’破坏,令你部民兵道桥分队前出支援!”仲春时节,一场实战化支援保障训练在黔山黔水间展开。
随着贵州省贵阳市军地联合指挥中心指挥员下达支援保障行动命令,民兵无人机分队操控无人机封锁指定空域,排爆手操控激光设备清除路障,抢修民兵利用车载机械臂快速修补受损路面……
这场“科技范”十足的支援保障训练,是贵阳市探索构建模块化组合、区域化配置、模拟化训练、精细化管理、集成化运用“五化联动”机制,推动民兵建设转型升级成果的一个缩影。
“传统编建模式存在力量分散、响应迟缓的短板。”贵阳警备区领导告诉笔者,紧贴新时代打仗型国防动员体系建设需求,该市聚焦民兵建设痛点、堵点和难点,以“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为双引擎,通过“五化联动”推动民兵队伍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型。
“要创新编组模式,必须首先打破传统藩篱。”警备区机关某处负责人介绍,他们依托当地产业集群优势,构建“行业主导+专业集成”的模块化编建体系,通过大数据把有专业资质等级的行业精英纳入编兵主渠道,先后编建生化防护、医疗救护、无人机攻防、工程抢修、运输保畅等多个模块化单元。同时,打破区县各自为战壁垒,按区域化配置,走开连片整编、跨区抽编、人装合编方法路子,构建起“平急转换—快速响应—精准支援”新型编组链路。
编为战、训为战。与编组革新同步推进的,还有训练体系的数字化转型。笔者在观山湖区某综合训练场看到,民兵正通过智慧靶场开展攻防训练。由智慧靶场、虚拟仿真系统构建的数字化练兵平台,将虚拟与实战训练有机融合,突破时空限制,在调动参训民兵积极性的同时,也让专业训练水平大幅提升。
“过去练兵在操场,现在练兵在‘云端’。”该区人武部参谋彭华介绍,现在70%以上的课目训练实现模拟化,装备操作合格率明显提高。组训模式的迭代升级,助推遂行任务能力快速提升。在2024年一次森林火情处置中,市民兵无人机分队通过三维建模大幅提升火情研判效率,为应急指挥部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最大限度减少了生命和财产损失。
前不久,乌当区医疗救护分队准备参加上级拉动训练,一名队员“失联”。区人武部第一时间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智能调度系统,了解到这名队员正在所在医院为病人做手术后,即刻调配备用力量补位,圆满完成拉动任务。
“过去民兵管理主要靠人工方式,不论是点验报到还是任务分配均耗时费力,且容易出现疏漏和延误。”乌当区人武部领导告诉笔者,如今,打通公安、医疗、交通等部门的数据接口,通过科技赋能,让民兵队伍实现动态可视化管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2024年贵阳市组织的城市防卫训练中,民兵无人机分队运用电子围栏划定管控区域,频谱监测设备实时追踪可疑信号,与伪装防护分队形成空地一体防护网;医疗救护模块预置战地医院,12个战斗单元根据态势变化动态调整部署,成功处置多起特情,充分展现贵阳民兵多域融合、体系作战、集成化运用的实战能力,受到上级充分肯定。
“五化联动”较好实现全市民兵队伍“需求端改革—供给侧创新—保障链升级”的系统重塑,新域新质力量比例大幅增加,专业对口率达到90%,战斗单元协同效率提升40%,应急力量响应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30%,跨区支援半径明显增大,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取得有效提升。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