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大渡河的记忆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4-18 12:58:35

  大渡河的记忆

  ■李 仲

  我站在安顺场渡口的石碑前,大渡河的浪涛声响彻耳畔。河水裹挟着沙石奔涌而过,对岸的高山峭壁直插云霄,仿佛仍能听见1935年的枪炮声在峡谷间回荡。石碑上“红军渡”3个字,历经风雨,依然耀眼。一位白发老者拄着竹杖走来,指着河面对我说:“当年红军的船,就是从这儿冲过去的。”

  1935年5月24日夜,暴雨如注。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的官兵们,全身湿透,却精神抖擞,在营长孙继先的指挥下扑向安顺场渡口。完全没有料到红军会来得这样神速,守敌全无戒备。战士们隐蔽地冲到街上时,不仅看到一些房子里射出的灯光,还能听到寻欢作乐的胡琴声、唱戏声。战士们迅速封锁街上的店铺,向敌人发起进攻。20多分钟后,战斗结束,大部分敌人被消灭或制服,敌营长带着卫兵仓皇逃跑。

  这时,找船成了头等大事。二连连长熊尚林和指导员黄守义率全连沿大渡河河滩搜索。渡船!当战士们发现有一条船时,所有人的眼中都闪烁出惊喜的光芒。原来,这是被敌人留用的一条船。发现红军打到街上,守船的敌人慌忙驾船逃跑,这时离岸已有二三十米。黄守义立即跳进水中向船追去,并大声向战士们命令道:“快,马上把船夺过来!”河边水浅,战士们扑通跳进水里,奋不顾身地向船冲去。机枪手见机向船上扫射,吓得敌人赶紧把船划回。

  渡口对岸,川军一个营正在构筑工事,打算凭险而守,情况对红军十分不利。团长杨得志考虑了多种渡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泅渡,可大渡河河面宽约300米,河中心多旋涡,下水不久就会被激流卷走。第二种方案是架设浮桥,但水流湍急,河面被敌人火力封锁,别说安桥桩,就连插根木棍也不容易办到。想来想去,这仅有的一条船,成了渡河成败的关键。

  在大渡河的记忆中,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安顺场,无疑是悲惨的一笔。清军合围,数万大军数次强渡均告失败,粮草断绝,太平军尸横遍野,石达开发出“大江横我前,临流曷能渡”的悲叹。72年后,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的险峻地势,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他频频发电向其部属强调:“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

  然而,蒋介石的幻想落了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没有重演历史悲剧。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粉碎蒋介石的美梦,为大渡河的记忆增添辉煌的一笔。

  1935年5月25日早晨,红军请船工帅仕高帮忙驾船过河。帅仕高立即找来当地船工协助。可是,在选择突击队员时,一营的战士们意见不一,都想参加突击队。最终,孙继先通过点名的方式,直接从二连挑选16个人,由连长熊尚林任突击队长。

  此时,遵义会议后入伍的新兵陈万清哭喊着一定要加入突击队,孙继先无奈地看着杨得志。杨得志一挥手:“让他去吧!”于是,突击队员从16人变成17人。

  嘹亮的冲锋号吹响,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压制对岸敌人的火力。小船载着第一批强渡的9名勇士,奋力向河对岸驶去。敌人的子弹密密麻麻落在小船周围,激起一团团浪花。一发炮弹在船边爆炸,掀起冲天水柱,小船被抛向浪峰。

  帅仕高等船工冒着枪林弹雨,以高超的技术驾船迅速越过波涛汹涌的河中心,向对岸靠拢。参与指挥强渡的肖华曾经回忆,按预先计划,船打算靠在对岸尖石包前,但水流太急,船被冲到下游,稍有不慎就会荡进旋涡,后果不堪设想。千钧一发之际,几名船工猫下腰,迅速用双手撑住岩石,尽最大力气稳住船。随后,又有几名船工跳进水里,拼命用脊背扛住船帮,其他船工握紧竹竿使劲猛撑,让船向岸边靠拢。

  船还没有靠稳,勇士们便飞身跃上岸。敌人发现红军冲上岸滩,便往下甩手榴弹。勇士们利用又高又陡的台阶死角作掩护,猛烈冲杀。待勇士们接近敌碉堡时,敌人涌出工事开始反冲锋。“神炮手”赵章成射出的迫击炮弹,不偏不斜在敌群中炸开了花。

  不久,另外8名勇士登上渡船,在弹雨中颠簸前进……待他们跳上岸,用随身携带的大刀和枪同冲下来的敌人战斗。守敌很快被17名勇士打垮,一股敌人退到北边山后,一股敌人沿河逃跑。红军占领敌工事,控制了渡口。这次战斗,在敌军视为固若金汤的大渡河防线撕开一个口子,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南北夹击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今的安顺场,整洁美丽,面貌一新,成为当地群众的“幸福镇”。一条老街串联起安顺场南北区域和古镇核心区,建筑以穿斗式檐廊和片石砌木结构为主,古色古香,颇具特色。

  大渡河两岸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黄果柑园,形成壮观的“百里金果长廊”。果园里,果农李大姐递来一个黄果柑:“尝尝我们的‘致富果’,甜得很!”她熟练地打开直播镜头:“家人们,这里就是当年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安顺场,现在成了我们的‘红色果园’!”直播背景中,黄果柑堆成小山。镜头扫过之处,果农们正将一箱箱黄果柑装车。这些果子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部分还销往国外。

  历史不会被忘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公园,每天都会迎来众多研学参观的游人。他们行走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纪念馆和红军指挥楼之间,向革命先辈致敬,体悟伟大的长征精神。

  离开渡口时,手指拂过那条木船模型的船帮,我感慨万千。昔日的战场,绽放幸福之花。勇士的热血,化作精神之光。

  用红色精神浇灌的土地,终将结出幸福的果实。我带走一个黄果柑,果肉清甜如蜜。这美好幸福的滋味,也将留在大渡河的记忆中。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