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6年两岸关系年终评点

张顺

张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硕士,长期研究台湾社会、文化、选举、政党。

 作者 张顺

     “2016点评两岸”系列策划     

    2016年是两岸关系出现波折的一年,由于民进党上台后持续回避“九二共识”、推行“柔性台独”,两岸政治关系出现倒退,民意隔阂加深,赴台旅游等和平红利受损。但大陆充分展现战略定力与信心,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加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使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这一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两岸三党的两岸政策持续角力

    (一)大陆坚决引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着力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基础

     自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8年来两岸坚持“一中”,摆脱了过去的冲突动荡,经济合作与各领域交流不断推进,两岸两会恢复谈判,共签署23项协议,并建立起国台办与陆委会的沟通联系机制,乃至促成1949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极大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与两岸同胞共同福祉,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但2016年1月“台独”政党民进党在“大选”中胜出,两岸关系出现再次陷入紧张对立、损害同胞根本利益的危机。在这个关键年,大陆一肩扛起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任,积极应对民进党上台后破坏“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妄图“柔性台独”的新形势,做出总揽全局、刚柔并济、内容丰富的战略部署:

     一是对台政策总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续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今年恰逢“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两会”期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未来五年的对台工作做了总体规划,明确指出在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扩大两岸合作领域,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巩固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时也为新形势下对台工作定调,“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这在李克强总理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俞正声主席2016年对台工作会议讲话以及国台办主任历次谈话中都做了重申。

     二是具体途径,以“请进来”为主,着力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基础。由于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失去政治基础,巩固其他方面基础成为重点。根据“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对台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为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塑造两岸命运共同体,下阶段将续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与“两岸人文社会交流”,包括推动两岸产业、金融、贸易投资、中小企业、农渔业、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扩大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宗教、人员往来等领域交流。而为因应新形势,大陆发挥自身吸纳能力,加大力度“请进来”。经济合作方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打造平潭、福州、昆山、厦门等合作平台,扩大引进台湾第三产业,引导台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社会融合方面,提高台胞来陆待遇,特别是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力促台胞融入大陆。

    三是政策实践,在坚持原则与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自信、弹性与善意。首先,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无论是维护“一中”国际格局、台海和平稳定,还是遏制“台独”,大陆都越来越有自信掌控局势,大陆续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身就表明大陆的战略自信。其次,在蔡英文就职以来回避“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大陆仍保留回旋余地,将其定义为“没有完成的答卷”,习总书记在11月纪念孙中山诞辰的讲话中重申“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其中的包容与弹性表露无遗。最后,大陆出于消解两岸对立的善意,处理“雄三误射”、“赴台陆客遇难”等具体事务谨慎克制,对台湾参加WHA大会、APEC会议网开一面。

(二)民进党为一党之私,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企图进一步割裂两岸、强化“台湾事实独立”

     蔡英文与民进党长期以自身政治利益优先,漠视台湾的发展与未来。为达到长期执政的目标,民进党对外谄媚美、日,甘当美国制衡大陆的棋子,以图得到美、日的支持;对内打击异己、迎合绿营选民,持续将两岸带向分离对立,特别是蔡英文就职后民调满意度急剧下滑,倒向深绿的态势愈发明显;对大陆做出务实姿态,不触碰“法理台独”红线,不明确拒绝“九二共识”,以维持和平红利,避免加剧大陆制裁及引起美国疑虑。总之,民进党上台后的总体战略布局可概括为,“内政优先、瓦解蓝营、依托美日、稳住大陆、割裂两岸”。

     具体到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坚持“台独”基本立场,紧抱“台独党纲”与“台湾前途决议文”、“正常国家决议文”,在民进党十七届全代会上搁置“维持现状”党纲修正案,访问巴拿马时以“台湾‘总统’(POC)”落款签字,在公开场合并称“中国、台湾”。二是回避“九二共识”,先后抛出“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既有政治基础”、“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等说辞,看似隐含“两岸一中”、“九二共识”等内容,实则内涵模糊、混淆视听。三是推行“文化台独”,上台后第一时间任用“深绿”色彩的潘文忠、郑丽君为“教育部长”、“文化部长”,并取消“课纲微调”,放任绿营推行“去孙中山”、“倒蒋介石”活动,宣扬所谓“台湾文化”、“台湾史观”。四是降低对大陆经济依赖,仅将两岸经贸当做台湾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环,企图以加入TPP、发展与美日经贸关系、“新南向”等政策拓宽贸易渠道。五是挑拨两岸对立,在“周子瑜事件”、“冈比亚事件”、遣返诈骗犯、“雄三误射”、“赴台陆客遇难”问题上强硬对陆、操弄“反中”民粹,宣称“不屈从于大陆压力”,公开祭奠侵华“日籍台湾兵”,重启“大陆阻挠我国际空间事例”网站等。六是依托美日对抗大陆,在“南海仲裁”、“美猪进口”、台日“冲之鸟礁”争议、日本辐射食品进口等问题上一味退让,罔顾“领土主权”与人民权益,以讨美日欢心,作为“对抗大陆压力”的后盾。七是摆出务实姿态、不触碰“法理台独”红线,提出民、共“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否认“拒绝九二共识”,冷处理“修宪”、“入联”、修改“公投法”等敏感议题,宣称“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在压力下屈服、不会走回对抗老路”。

     (三)国民党提出“和平政纲”新愿景,着力发挥“第二轨”作用

     国民党当局在1月16日“大选”后即处于“看守”状态,两岸政策形同冷冻,虽促成两岸货贸协议会前会、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第九次会谈,但未取得实质进展,4月份时任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访陆计划还因“立法院”阻挠而取消。新任党主席洪秀柱就任后,又面临党内势力难以整合、失去执政权、民进党追剿“党产”等困难。但国民党勇于担当,努力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坚持“九二共识”。洪秀柱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即明确表示,“希望国、共两党继续秉持‘九二共识’,进一步深化互信、强化合作”,在与习总书记会面时重申“求一中原则之同、存一中内涵之异”,并再次强调“九二共识”的基础作用。洪秀柱还多次公开呼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避免两岸对抗。

    二是以“和平政纲”对抗“台独党纲”。9月4日,国民党第十九届全代会通过新政纲,宣布将“在中华民国宪法基础上深化‘九二共识’,并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洪秀柱强调国民党将“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的角色”,追求两岸永久和平,以“和平政纲”对抗“台独”党纲,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反对文化“台独”。

    三是发挥两岸交流合作中 “第二轨”作用。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明确提出,在民进党中断两岸交流的情况下,国民党应扮演“第二轨”,着眼于台湾民众最关系的经贸往来。今年以来,洪秀柱、郝龙斌、胡志强及多名中常委率团参加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等活动,蓝营八个执政县市组团来陆交流,成为沟通两岸政治前景、促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挫折,但大趋势不变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放缓

    一是两岸关系政治进程陷入停顿。民进党上台后,由于缺少“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两岸过去八年一点一滴、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协商谈判机制一夕瓦解。国台办与陆委会的常态化沟互访等沟通机制就此中断,国台办主任与陆委会主委的“两岸热线”处于忙音状态。海协会、海基会商谈再次停摆,下设的“经合会”亦中止运作。两岸领导人会面失去机会,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一中框架”制度化等议题完全搁置。

    二是两岸和平红利严重受损。自5月20日民进党上台,大陆赴台游人数急剧缩减,截至11月22日,陆客赴台游总人数比2015年同期减少34.7%,其中团客减少51.2%,自由行减少10.1%,台“观光局”预估2016年赴台游总人数将较2015年减少80万人次。由于赴台游人数紧缩,岛内观光产业经营惨淡,原本3000多辆游览车只有不到1000辆在营运,酒店入住率在7月、8月旅游旺季仅有64%与68%,创下SARS以来新低,两岸航班由每周890班降为600多班,部分景点餐饮、零售业绩下滑超过50%,导致大批导游、司机失业,观光产业出现倒闭潮。同时,大陆赴台农渔产品采购大幅减少,台南虱目鱼契作被迫中止。原本连年增长的赴台陆生人数亦首次出现下滑,学位生入学9000多人,比去年减少6%,研修生减少1.5%。

    三是两岸民意隔阂与对立加剧。一方面,受民进党操弄“反中”情绪、推行“文化台独”的影响,岛内“亲美媚日”、“敌中仇中”的风气盛行,台湾民众对大陆毫无理性地谩骂、歧视时常见诸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再加上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川普与蔡英文通电、质疑“一个中国”政策,绿营支持者受到强烈鼓舞,要求“正名”、“制宪”、“入联”等“台独”分裂活动再次鼓噪起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另一方面,1月“周子瑜事件”与“帝吧出征事件”后,大陆民众对岛内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接触面与关注度大幅提升,民进党一系列的政治操弄与岛内高涨的民粹情绪引起大陆民众的空前反弹,大陆新浪、网易、搜狐、百度贴吧等主要媒体上主张对台强硬的呼声陡增,反“台独”有向反“台湾”转变的趋势,4月《环球时报》的一份网络民调显示有85%的民众赞成“武力统一”。两岸民意对立的严重恶化,将对两岸关系造成深远影响。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一是中、美、台互动框架进一步向有利于统一的方向倾斜。中、美、台互动的“大三角”决定了台海局势的大框架,在这一框架内,大陆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就大陆自身来说,经济增速保持全球前列,“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陆续铺开,军事、航空事业取得突破,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处理国际及周边事务游刃有余。就中美而言,美国所主导的国际体系掌控力下降,西式民主的吸引力减弱,恐怖组织、难民危机等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保守主义盛行,亟需中国在其主导的国际体系内发挥稳定作用。同时,台湾由于民粹盛行而发展缓慢,与大陆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总之,大陆越来越有能力掌控台海局势。

    二是两岸经济联系依然密切,台湾的发展离不开大陆。根据台湾海关的统计资料,2016年1月至10月,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593.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8%,对大陆进口额为36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4%。但这是由于全球贸易紧缩所致,同期大陆与台湾对外贸易总额都降低了7%左右。实际上,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量仍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22.8%,其中出口占25.9%,进口占19.1%,基本与2015年相同。同时,大陆市场仍是台企投资的首选,根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16年1月至10月,台湾企业来大陆投资共2857件,比去年同期增加24.9%,实际利用资金29.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8.4%,且台企来大陆投资额占到台企对外投资总额的60.1%,仅比去年降低1%。

     三是两岸民间交流持续热络。除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经贸论坛等大型综合性交流活动外,两岸媒体人峰会、两岸“三经论坛”、两岸青年和平发展论坛、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和谐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文博会等专门性交流活动轮番上演。各省市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地方特色,陆续推出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云台会”、“湘台会”、浙台合作周、武汉台湾周等节目。此外,两岸文化、体育、宗教、卫生、科技、教育等各领域交流活动涵盖广泛、百花齐放。

     四是两岸社会融合迅速推进。为吸引台湾青年来陆就业、创业,大陆8月新设20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和11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对台湾青年的职业资格采认、创业融资、实习就业补贴、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都给予巨大优惠,总投入资金达数百亿,部分创业项目资助高达百万。台湾青年来陆就业、创业热情高涨,引起台湾媒体惊呼“740万台湾青年被大陆收买”。福建、广州等地连续出台政策引进台湾教师,全年共提供千余名额。大陆还持续完善台生、台劳政策,来陆求学、求职人数持续增加。得益于大陆开放卡式台胞证、简化来陆手续,2016年上半年来陆旅游台胞27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5.8%。(作者  张顺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华夏经纬网年终专稿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