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史义军:开国大典旗杆背后的故事——“猴爬杆的”解决了大问题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1-01-19 15:22:06

    原定旗杆的高度要达到35米,实际是22.5米

    在开国大典的历史镜头中,站在毛泽东、罗瑞卿和周恩来之间有一位戴眼镜的人,他叫林治远,当年是北平建设局的技术人员,负责国旗旗杆的结构设计工作。旗杆底座、汉白玉栏板等由建设局的钟汉林负责;而其中关键部位自动升降设施的设计与安装,由梁昌寿负责。当时,要求国旗能够自动升降,升旗时间与国歌演奏时间必须协调同步,国歌演奏完毕,旗帜升到顶并自动停止。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林志远设计在旗杆基座下引出一条导线,结合广场的整修,在地下埋设一根钢管,使导线横穿长安街,沿金水河桥跨越金水河,然后沿天安门城楼东南角引上城楼中央,以便安装电钮开关旗杆原设计要求和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要达到35米。限于当时的技术条加上时间又十分紧迫,实现这一高度困难较大。

    在材料设备都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在市自来水公司的协助下,选了四根不同直径的自来水钢管,按上细下粗的方式套起来焊接,几经努力也只能达到22.5米,于是向国庆工程指挥部作了汇报,经请示同意按这个高度修建。

    工程完成后,林治远、梁昌寿等在旗杆上和天安门城楼上多次试验,反复按动电钮,检查自动升降设施的运行情况,直到确认没有问题,才于9月下旬把旗杆周围的脚手架拆除。为了保证万无失,9月30日晚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试验,准备第二天正式启用,想不到当天晚上就出了岔子,马达没有按照预定的时间停止运转,把试验用的一块红布较到旗杆顶的滑轮中了,结果马达既不能转动又不能退回,这时已没有了脚手架,上不去无法修理,由于事关重大,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局长曹言行、副局长赵鹏飞等当即赶到现场,并马上与消防队取得联系。消防队架上了云梯,还是差几米够不到旗杆顶。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说是林治远爬杆是不对的

 

(黄渤饰演林治远。网络图片)

    陈凯歌导演的《我和我的祖国》中有林治远,是黄渤演的。

    说的是,开国大典前夜,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黄渤饰)等工作者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保障开国大典上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林治远依然立下了军令状“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为了这一件大事,他彻夜不眠,争分夺秒的反复调试机器,确保万无一失。

    “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无论如何,我都要保证新中国第一面红旗,顺利升起!”

    所以,他排除万难,克服恐惧爬上了20多米高的旗杆上排除故障,解决了技术问题。

    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当然不能拿电影当历史来看。

    棚彩工解决了大问题

    真实的历史是,出现故障后,大家都急得不得了,他们想起了棚彩工,所谓棚彩工就是四合院里搭“凉棚”的,也叫搭天棚、搭彩、搭天花。老北京时,除用于乘凉防热外,也常用于四合院里办喜事,如娶媳妇、聘闺女、老人做寿、儿孙出生、满月以及白事等。搭天棚成为老北京时兴的讲究,也是对亲友应有的礼儿。那些搭棚匠技术都非常熟练,爬高登梯攀杆都非常敏捷利落,俗语称为“猴爬杆的”。

    赵鹏飞安排人找来棚彩工兄弟二人,他们穿上铁鞋,冒着危险从云梯上爬到旗杆顶,把绞破的布取下来。然后林治远他们又修理机电操作系统,并反复试验,直至10月1日凌晨方才修好。为了预防万一,经请示国庆指挥部同意,安排梁昌寿在升旗时守候在旗杆下,在升旗时一旦出现旗升到顶马达仍不停的特殊情况,就由他切断电源,保证升旗效果。而林治远则奉命在升旗期间站在毛泽东身边,协助升旗工作。

    就这样,林治远的形象就定格在了历史的镜头中了。

 

来源:凤凰网—历史频道


文章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