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的上将中,有一位被毛泽东誉为“军事上过硬政治上合格的军之良才”,曾为朱德掌印,是聂荣臻的“好战友,好帮手”,周恩来说他“开明”,邓小平赞他“顾全大局”。他就是朱良才。
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朱良才1900年出生于湖南汝城县外沙村。1928年4月,朱良才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和谭政一起当上了红四军军部的第一任秘书,后任31团1营1连党代表,为打赢黄洋界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洋界,是井冈山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毛泽东笔下“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描述的正是黄洋界保卫战。1928年7月,朱德和王尔琢率部在郴州与国民党军作战失利,毛泽东得知后决定带领31团2营前去接应,敌人趁井冈山根据地兵力空虚之机发动“会剿”,朱良才率1连负责守卫在黄洋界的左边——这是敌人的主攻方向。战前,朱良才考虑到红军装备差、人员少,提前带领战士们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挖陷阱、插竹签、堆檑木,构筑工事,严阵以待。敌人进攻后,又利用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敌人进攻。
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当敌人准备重新组织进攻时,朱良才灵机一动,命令战士们把刚修好的一门迫击炮抬来,用仅有的3发炮弹轰击敌人,尽管前两发是哑弹,但第三发炮弹正好打到敌人指挥部附近,敌人听到炮声,以为红军主力回到井冈山,赶忙乘着傍晚云雾弥漫逃跑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凭险抵抗,将敌击溃,保存了这个根据地”。
此后,朱良才率部随红四军参加了一系列战斗,1930年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第9师政委。1930年底,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根据作战命令,朱良才和师长徐彦刚指挥部队迂回敌后,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红9师一举攻占国民党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的指挥所,活捉了张辉瓒,缴获了一部电台,正是“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1931年4月的第二次反“围剿”开始不久,红9师在朱良才等的率领下俘虏国民党军2000多人。之后,还常常出敌不意地在其背后开刀,几乎每战必胜,被誉为“善打迂回的常胜师”。之所以能够屡建奇功,关键就在于朱良才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指挥有方。但他的右臂却在作战中被子弹打穿,留下了终身残疾。1933年他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
用心用情,筑牢“生命线”。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在朱良才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他注重做深做透政治工作,用心用情培塑官兵的崇高觉悟和坚忍毅力,有效激发了战斗士气,密切了军民关系。聂荣臻评价朱良才“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以他的思想、才能和模范行动,把政治工作做深做活,做到每个战士心坎里”。
1941年3月,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实施“治安强化运动”,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朱良才响应军区号召,要求各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模范铁军,这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指战员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1942年,日军加紧在根据地制造“无人区”,土地荒芜,人民缺衣少粮,苦不堪言,是晋察冀根据地最艰难的一年。春荒开始,老百姓把树叶当作主要口粮。为了保证不饿死一个老百姓,朱良才向聂荣臻汇报了自己的考虑后,立即起草签署了一份可以说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命令,即“不与民争树叶”的政治训令,要求各部队伙食单位不准在村庄附近摘树叶。训令刚一发布,就遭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反对,他们成群结队找到军区政治部,要求收回训令,还有老百姓干脆摘下树叶,送到军区。朱良才深受感动,他感慨道,有这样的军队,这样的人民,怎么可能不打胜仗?
朱良才还发现和宣传了狼牙山五壮士、“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等典型,创办了《抗敌三日刊》《晋察冀画报》等报刊和抗敌剧社等文艺团体。1944年2月,戎冠秀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亲自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大红锦旗;授奖后,朱良才扶戎冠秀骑上奖给她的栗色大骡马,散会临走时,子弟兵全副武装,列队相送。这样的活动与宣传坚定了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用真诚建立了军民鱼水深情。
信念如磐,忠诚于党。朱良才1925年在大革命运动中参加了乡农民协会,1926年随农会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为农会领导骨干的朱良才被捕入狱,坐了36天牢后被营救出狱。经受了白色恐怖的严峻考验后,朱良才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当一部分人选择退党、退团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入党后,他兴奋地说,“在我被捕时,差一点被敌人当作共产党员杀了,结果今天真正做了共产党员。做了共产党员死了也心甘,死了也光荣”。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队伍被打散,朱良才和其他西路军将士一样面临严峻考验。为了躲避敌人追击,钻密林、翻山谷,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找到红军驻地,回到革命队伍之中,再次展现了他一心向党的忠诚品格。
朱良才在革命年代以不怕牺牲忠诚于党,在和平年代以主动让权忠诚于党。在担任北京军区政委期间,他因战伤和疾病而常常头痛,当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无法全身心为党尽职时,他积极响应毛泽东的号召,主动提出要让位给年富力强的同志。很多人听到消息后劝他可以边休养边工作,甚至还特地来做朱良才夫人李开芬的工作,而他却对同为老红军的妻子说,咱们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党给的,为什么只能上不能下?为什么只能得不能让?主动让位这件事,我做定了。朱良才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的上将,党中央赞扬他思想开明,顾全大局,一心为党。在他离职休养期间,有些退下来的老同志来看他,流露出一些失落感,他劝导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要有后来人。我们老同志早点退下来,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这对革命事业有好处。”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