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男,博士,湖南株洲人,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专长为两岸关系、台湾史、台湾政党选举及港澳台问题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校级科研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本,主编两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
作者 彭韬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暴发,给两岸政治及经贸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疫情冲击和民进党当局限制政策的双重作用下,民进党当局迅速对大陆展现出了一种强势敌意的姿态,趁机切断两岸交流合作。在当局怂恿、纵容下,“台独”势力不断在岛内掀起“反中”、“抗中”等切割两岸联系等动作,升高两岸对立,恶化两岸关系。两岸经济和两岸关系一样,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冲击,日趋复杂严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统计,2021年1-6月中国大陆自中国台湾进口1147.45亿美元,出口367.18亿美元,贸易逆差780.27亿美元,而同期2020年1-6月两岸贸易逆差为58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动力,台湾只有借助大陆市场其经济才能走出低谷和增长。
一. 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两岸经贸关系受到严峻挑战
两岸互动交流呈现政治基础与经贸氛围加速恶化局面,疫情暴发后,民进党当局第一时间下令禁止口罩出口;迫使台商离开大陆;禁止台湾民间组织医护人员赴大陆支援;禁停两岸大小“三通”;禁滞留湖北台胞、禁“小明”入境、禁陆客赴台……。2021年民进党当局更加大力的操纵台湾经济,试图使两岸经济“脱钩”,开放进口“莱猪”与“核食”;借着“凤梨事件”、“新疆棉花事件”等大肆意抹黑大陆并有意渲染不良气氛引导不知情的台湾民众对大陆进行抨击以及抹黑。总体来看,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作,罔顾民生福祉,缺乏责任担当,导致近年来陆台经贸关系不断下滑,导致两岸局势异常紧张,进入了冰冻期。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造成两岸民意“敌意螺旋”持续上升,两岸的经贸关系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在民进党当局政治操弄下,台商对大陆投资连续四年减少,台当局批准的2019年台商投资金额仅为41.7亿美元,同比下降 50.9%,创下30多年来最大降幅,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占台对海外投资总额比重也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台商纷纷返台投资设厂,2019年以来更出现少见的新热潮,虽然其中有不少灌水成分,不少实际上为土地购置成本,无法提振实体经济,对经济及就业拉动不大。依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到2020年5月14日,累计批准返台投资企业188家,投资金额超过7609亿元新台币,还是达到了新高。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在岛内不断打压限制、清查剥离陆资。台经济主管部门主管王美花于2020年8月11日宣布将修正《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对陆资“更严谨看待”,重订陆资认定标准,不再以某一最终投资总额占股30%作为陆资认定标准,而是采取“逐层审查”,每一次转投资都以30%认定,并扩大限制大陆党政企业来台投资。此举目的明显就是切割两岸经济融合发展,对陆企以政治或“国安”名义驱离,决绝今后大陆资本与企业进入岛内发展希望。后面就出现了禁华为、禁中兴、禁爱奇艺、禁阿里巴巴。
此外民进党当局企图利用疫情鼓噪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议题,拓展台湾的“国际空间”,期待 “外交突破”,妄图加入以国家为会员资格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借机实现所谓“外交突破”。在碰壁之后又不断叫嚣是受到大陆打压和钳制,借疫情或购买不到疫苗不断煽动台湾民众的“仇中”、“恐中”思想,以及民进党当局处处迎合美国,随美国起舞,配合美国甘当“棋子”,成为美国政府反华“急先锋”和“马前卒”,不断在台海制造矛盾和紧张气氛,刺激中国大陆,进而升高两岸敌意对抗,使得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严重受阻,城市交流基本停滞,两岸交流社会效应加速递减,累计的互信及和平成果不断流失。
进一步说,民进党当局无心经济民生,大搞政治斗争,只为操弄“台独”理念,导致的两岸局势紧张,进而影响两岸经贸关系。不仅没有让台湾受益,反而让台湾承担着战争的风险,进而不得拉拢美日,紧抱美日大腿。如高价购买美国武器、进口美国“莱猪”、开放“日本核食”进口等等。但这些依靠出卖台湾和台湾人民利益换来的“帮助”并没有实质意义,只会进一步加剧两岸局势紧张,让台湾行走在战争的边缘。今年5月1号英国《经济学人》文章就渲染:“台湾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总之,民进党当局为了“台独”的一己之私利而罔顾台湾根本利益,不仅没能帮助台湾走向世界,反而危害了台湾安全,阻碍了台湾经济发展。
二、民进党当局炒作两岸经贸脱钩是个“伪命题”
台湾是小型海岛经济,也是典型外向型经济体,内部“缺电、缺水、缺地、缺才、缺工”问题严重。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依存度高达41%,大陆是台湾最大、最对口的市场,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贸易顺差来源地。尤其在全球经济饱受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大陆市场对台湾影响力更甚从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0年,台湾对大陆出口依存度不降反升,上升到45%,累计2020年全年,大陆对台出口4162.8亿元、同比增9.5%,进口13873.3亿元、同比增16.2%,全年对台逆差9710.5亿(1405.2亿美元),逆差额较2019年扩大约19.36%。2021年1-6月中国大陆自中国台湾进口1147.45亿美元,出口367.18亿美元,贸易逆差780.27亿美元。按照HS2位编码统计,大陆自台湾进口前5类产品依次为“85章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780.53亿美元,“84章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117.36亿美元,“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82.97亿美元,“39章塑料及其制品”50.48亿美元,“29章有机化学品”26.37亿美元。对于2021年上半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及占岛内总出口额的比例均创历年新高,这充分说明如下两点:一、两岸经贸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看,很难分割。台湾内需市场不够大,一直靠贸易支持经济成长,强迫经济“脱钩”大陆,就是要改变台湾同世界供应链的关系,将重创台湾经济、产业、民生方面。所以两岸经贸脱钩是个“伪命题”,台湾经贸与大陆密不可分,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经济越来越依赖大陆是不争的事实;二、大陆持续发展进步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多重发展机遇,不断巩固扩大深化两岸经贸交流,有利于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要求,台胞从中获益受惠颇丰,是广大台胞的重大利好。
三、两岸经贸关系密不可分,台湾经济发展与大陆紧紧相连
新冠肺炎疫情对台湾经济冲击已日渐显现。百业萧条、店铺关张、股市暴跌、民生艰难,旅游业跌至谷底,农产品滞销,失业率升高,岛内经济不景气,民众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欲低迷,经济大幅走低,“闷经济”在台湾持续发酵……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强行推动“经济新南向”政策,结果“新南向”收效甚微,台湾对东盟出口占比降至10年最低,拒绝大陆“一带一路”也错失良机。执政党的政治操作胜过对人命、民生的考虑,政治防疫,施政失德失策失能,拒绝大陆疫苗,漠视民众健康,导致疫情破口,加剧了台湾经济“失血”,重伤台湾经济与竞争力。蔡英文早在2016年就承诺要加入的“RECP”也无法加入,美国断然拒绝与台湾签署FTA(自由贸易协定),使台湾在亚太区域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成为亚太自贸区孤岛。
相对于台湾而言,中国大陆较好控制了疫情,经济得到较快的复苏与发展,大陆通过重启经济社会运转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关系和岛内经济发展。在产业层面,通过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弱项,也促进大陆芯片、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建设发展,有助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大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2020年中国大陆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加上内需市场庞大,大陆具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这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主要驱动和基础。加之大陆此次疫情显示出来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越性, 着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各地自贸试验区建设,都为台湾经济注入活力与动能。其经济竞争力的和吸引力,使得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有增无减。
事实充分说明:只有充分利用好大陆的发展机遇才有利于台湾发展,台湾借助于大陆市场其经济才会更加繁荣。台湾经济若想在疫情过后复苏,最主要还是必须搞好两岸关系,处理好两岸经贸议题,否则疫后的台湾经济可能更差,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才是台湾经济良性发展的希望和方向。奉劝民进党当局和某些政治人物深入思考疫后的经济复苏与两岸关系发展大局。以民生福祉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少些政治算计和斗争,将精力投入到促进两岸经济发展,造福子孙后代上来,毕竟“民意如流水,民心大于天”。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