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大公投案”在民进党当局府院党全力政治动员下,皆未获通过而取得胜利,引发外界普遍关注及讨论,何以公投结果与投票前民意调查结果颇有出入,究竟何种因素产生这样投票结果。事实上,早在12月18日投票前,已经凸显投
“不同意”比例逐渐升高,甚至可能会产生投票结果陡变现象。毋庸置疑,民进党正是透过府院及全党的动员力量,进行极力政策宣传及政治动员确实发挥作用,民进党当局诉诸“四个不同意,台湾更有力”政治声称,对泛绿基本盘及少许中间选民产生集体动员效果。
据12月16日民调结果,除“核四重启”不同意大于同意,而“公投绑大选”和 “珍爱藻礁”的正反民意已经非常趋近,“反莱猪”则是同意大于不同意。以TVBS针对“公投”议案民调显示,“反莱猪”公投议案有46%的受访者表示会投票同意禁止进口,高于不同意禁止的37%。相较于12月6日的调查结果,民众选择投同意票的降低9%,投不同意票则增加4%,这充分显示不同意反莱猪进口支持度增加。在重启核四方面,41%民众同意重启核四,44%不同意;至于珍爱藻礁公投,42%民众会投同意票,36%会投不同意;而“公投绑大选”方面,50%同意及38%不同意。
在正式投票前,除 “核四重启”一直是不同意大于同意外;其他持“公投绑大选”和“珍爱藻礁”的正反民意差距逐渐缩小,至于一向“反莱猪”也是同意大于不同意,然最后在民进党府院党全力政治宣传及集体动员下,“不同意”也产生根本性之翻盘结局,这似乎看来民进党发挥“逆转胜”的“不可能任务”效果,然实质上也对未来2022年地方选举及2024年领导人“大选”产生严重隐忧。
首先,投票率偏低中间选民缺席投票,民进党动员基本盘能力高于国民党。早先国民党内部民调已显示,包括“反莱猪”、“珍爱藻礁”和“公投绑大选”还是同意大于不同意,然其正反比例已逐渐拉近,其中“核四”仍是不同意比例较高。国民党忧心支持的公众投票率偏低,投票前预估投票率仅五成左右,其中预测一定会去投票的民进党支持者为30.4%,国民党支持者仅为21.9%。直言之,具民进党政党认同的绿营支持者对公投议案较热衷,具国民党政党认同的蓝营支持者对“公投”议案相对比较冷漠。
据台“中选会”公告,投票权人为1982万5468人,依规定,有效同意票数须多于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达投票权人总额4分之1以上者即为通过,因此过关门坎至少要有495万6367张同意票。这样的低比例通过形同少数决定多数,固然先前高门坎的“鸟笼公投”导致许多议案无法成案通过,但现在的低门坎同意或反对议案,也导致公共政策本身形成欠缺普遍民意支持。因此,国民党担忧一旦投票率不高,泛蓝支持者欠缺集体诱因出来投票;投票率必须要超过五成以上,“四大公投”议案过门坎的机率比较较高。然而,实际总投票却远低于五成仅为四成左右。在总体投票率偏低,中间选民投票冷淡偏低,且泛蓝支持者集体动员相对不足,最终导致“四大公投”议案皆无法成案。
其次,蓝绿极化政治,投票流于各自动员基本盘。民进党全力总动员其基本盘在四项投票中大获全胜,否决在野国民党及公民团体所支持的“公投”议案。尽管在台湾社会各种民意调查显示,除 “重启核四”反对大于赞成比例外,其余 “反莱猪进口” “公投绑大选”和 “珍爱藻礁”,在投票前各项民调中几乎是赞成高于反对比例。民进党之所以能取得最终主导权,主因为中间选民缺席,投票流于各自动员基本盘。由于“公投”与“大选”脱钩,并无与选举如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机构或县市长选举同时举办,因而投票率偏低只有41%,这与台湾各项选举投票率一般均高于70%以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至少将近三成选民未参与投票,而这三成选民大部分是中间选民,并无在蓝绿政治动员下而激发其投票热忱,最终四项议案之决定取决于蓝绿所动员基本盘。可以说,台湾社会之公共政策形成已受到蓝绿极化政治影响。
再者,中间选民参与投票热情动力下降,导致最终少数决定多数,政策合法性基础下降。根据“公投法”规定各项议案须获致超过四分之一的同意票,且同意票须超过不同意票始能成案。此次“公投案”之所投之同意票和不同意票,皆未超过全数25%,故全部被否决未获通过,在中间选民缺乏热情及诱因动员下,导致最终少数决定多数。蓝绿政治联盟间已产生极化政治,仅须各自动员其基本盘选择用脚投票,在中间选民动力不足普遍缺席投票情况下,复因民进党动员基本盘投票热度高于国民党,最终投票结果的天平法码倾向民进党政策诉求。在集体政治动员的意义下,中间选民冷淡缺席,极化政治中绿营动员能量高于蓝营,表面上绿营基本盘成为最大赢家,而台湾整体社会及利益恐成为最大输家。
最后,“四大公投”议案中绿营大获全胜,但不能据此推估2022年地方选举及台湾领导人选举结果。尽管从投票结果上来检视,确实民进党全面获胜,然又反应相对得票比例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获胜比例落差过大,这对民进党未来在2022年地方选举及2024年领导人选举,恐产生不利影响。由于蓝绿皆无法有效动员中间选民,从议案得票比例看,各自所动员基本盘得票比例为分别为48%与52%,蓝绿间支持差距缩小至4%。但是蓝绿阵营在201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得票率分别是31.04%及56.12%,差距为25.08%;2020年“大选”得票率则蓝绿各为38.61%及57.13%,差距则是18.52%,这显示在中间选民缺席投票的情况,蓝绿政党认同及政治支持之基本盘差距正逐渐缩小。
职是,未来台湾社会无论是在“地方层级”或在“大选”中,一旦中间选民被吸引及成功被政治动员参与选举投票,其投票率必然高于仅四成“公投”投票率。若蓝营能够藉此“公投”议案宣传及动员之失利,能够在“大选”中提出创新且具体可行吸引中间选民的公共政策,加上良好政策营销及政治动员,恐怕在中间选民积极参与支持下可能会根本性改变选举结果。故无法确认民进党在四大“公投”议案取得胜利后,将可以乘胜追击取得明年地方“大选”大胜,进而实现所谓“完全执政”。(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