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罗庆生(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
台湾2021年经济表现非常不错,台“主计总处”预计总生产(GDP)成长率可达到6.09%,台湾经济研究院预计可达6.10%。都是11年来的新高。展望明年,即便在高基期下,“主计总处”预测值仍有4.15%,台经院则为4.10%。
跛脚的三驾马车
从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来分析台湾经济今年为何表现好。首先,是投资的扩增。这有全球货币宽松的背景,市场资金充沛让企业较容易筹钱投资,无论是发债、贷款或直接从资本市场融资。全球晶圆代工的领头羊台积电,今年就向英国的渣打银行贷款20亿美元、向新加坡的星展银行贷款10亿欧元。
2021年台湾的投资增长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就是台积电大幅增加资本支出,其次是绿能产业的投资持续,第三是台商加速回流。民间投资实质成长率预计可达18.88%,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今年因为芯片供应紧张以及地缘政治竞争,半导体产业已被视为新一代的战略物资。为了因应芯片时代高阶芯片的需求并维持全球领先地位,台积电的投资数次增加,扩张地非常惊人,全年资本支出预计高达8500亿元(新台币,下同),而台湾2021年防务预算也不过3668亿元。虽然这数字还包括海外设厂的部分,例如已展开建厂工程的5纳米美国亚利桑那厂,但台积电政策是要将最先进的3纳米以下技术留在台湾,在台南建厂后已决定继续在高雄设厂。这表示明年在台湾的资本支出还会再增加。
台积电设厂的影响并不只是本身的投资增加,还会带动数十家供应链企业也深化在地投资。供应链与相关设施的群聚效应扩散可形成乘数式效果。例如房地产企业抢先开发台积电厂房周边土地,即带来当地建筑业荣景,也带动台南与高雄的房价快速上涨。也就是说,仅台积电这一家巨头企业,就撑起了台湾投资增长的半边天。
另外的投资增长主要是绿能产业所贡献。在民进党当局反核政策下又面临全球减碳风潮,离岸风电、太阳光电与储能等绿能产业需求增加。在政策支持下,预计未来几年相关企业的投资仍将持续。
再其次则是台商的加速回流。台商回流主要是从大陆撤资,有多重原因,背景是两岸投资环境的变化。20多年来大陆薪资水平不断提升,台湾则基本停滞,劳动成本将要逆转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部分劳力密集产业因而回到台湾。今年大陆推动“能耗双控”政策,适应力差的高耗能产业必须另寻出路。台湾在供应链、基础建设与劳工水平上较东南亚或印度都有优势,回流台湾是台企的较佳选项。
外部最大影响因素,则是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持续发酵。美国加征大陆商品输美关税高达25%,包括台商出口最主要的电子产品。当时即有台商回台设厂组装产品,改从台湾出口以回避关税。台湾也顺势提供政策优惠以及单一窗口的服务便利,鼓励台商回流。年初上任的拜登总统虽然在竞选期间多次批评特朗普的高关税造成美国民众伤害,上台后却迟迟未取消,显示中美竞争情境下的不确定性,原本观望的台商也选择回流。
除此之外还受新冠疫情影响。大流行期间,大陆与台湾是全球控制疫情最好的地区,制造业仍能持续生产,生活也相对较为正常。这现象也刺激海外台商回流。例如个人(非企业)汇回资金中有19%来自新加坡。依据2019年8月15日上路,为期2年的“境外资金汇回管理运用及课税条例”实施结果的统计,台商共有3559亿元资金回流,其中约30%用于实际投资。虽然这数字相较台积电供应链与相关设施的群聚效应,对投资的贡献度有限,但台商回流对台湾经济的影响,更多是表现在出口方面。
出口占台湾整体“GDP”比重达六成以上,是台湾经济的主要增长动能。出口主力是电子零组件和资通与视听产品。这些产品的供应链广泛分布在海峡两岸,无论是在台湾或大陆做最后组装,以为报关的出口产地,另一方都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因此台商回流虽然主要来自大陆,并不表示与大陆经济脱钩,而是更为紧密。
回流后的台商企业大多仍以大陆为主要市场。今年受疫情影响,欧美制造业受重创,订单转到亚洲。大陆出口暴增,台湾供应链受惠,对大陆的出口也暴增。至10月底,台湾对大陆出口增加26.5%。在以台湾作为销美报关产地的部分,同样受美国需求扩增影响,对美出口增加29.1%,且相对也从大陆供应链进口更多中间产品,对大陆进口因而增加了32.3%。
整体而言,今年受惠于订单移转,以及两岸产业链疫情期间都能正常生产,零组件供应顺畅,台湾对外贸易大幅增加。至10月底,贸易总额增加了31.7%。其中出口增加30.0%,进口增加33.7%,出超增加11.8%。净出口表现出色,是推动台湾今年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但三驾马车中最后一项:消费,数据就不太好看。“主计总处”预测今年民间消费实质成长率仅0.07%,如果排除每人发放5000元振兴卷的效应,民间消费可能萎缩。
消费不振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对新冠疫情实施严格的“零容忍”政策。年初以来原本因疫情和缓,消费稳定恢复,但5月下旬出现新一波疫情,让台湾进入二级警戒。而后虽疫情趋缓,几乎不再有本土新增病例,民进党仍迟迟不愿警戒降级,出门仍一律戴口罩,继续实施进入各场所必须实名登记的“实联制”,让社会充斥疫情还很严峻的警觉。这虽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却使民间消费意愿降低。
另一个更基础却缓慢的影响因素则是消费人口减少。台湾从2020年开始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今年每月新出生人数都低于死亡人数,社会老龄化。加上疫情管制入境,缺乏外来观光客消费,即便发放振兴卷,对消费的提振效果也很有限。
台湾2021年的经济高增长来自投资与出口扩增,消费几无贡献。而在投资的部分,除绿能产业外,也多是因应外销需求。台湾经济体质仍高度依赖外部,全球经济若出现变动或金融危机,很容易受到冲击。
2022年台湾经济展望与风险
和2021年相反的是,预期台湾2022年经济成长的主要动能是民间消费,而不是投资或出口。这是因为比较基期的缘故。台湾今年消费几乎零成长,比较基期偏低,疫情警戒解除后消费意愿恢复,自然带动民间消费的强劲反弹。在投资与出口的部分,如果没有预期外的黑天鹅事件发生,可望维持稳定增长,但由于比较基期偏高,数据将不会像今年那么出色。
但即便不出现黑天鹅,灰犀牛也将让台湾经济存在风险。这里指的是可能压制不住的通货膨胀。今年第二季末台湾已出现通膨现象,至11月止,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6度突破2%的警戒线,11月为2.84%,创8年新高。今年消费零成长,意味着通膨并非内需带动,而是外部的成本推高。进口大宗物资与能源的价格高涨,11月趸售物价指数(WPI)年增率即高达14.19%。
成本推动型的通膨可能造成停滞性通膨,也就是生产者因为成本提高不得不涨价,消费者则因涨价而减少购买,如此有效需求减少而经济不振,形成经济衰退与通货膨涨同时并存的现象。
台湾11月的WPI高达14.19%,但CPI只有2.84%,意味着市场因消费意愿低,销售方不得不自行吸收较多的涨价成本。因此2022年如果民间消费如预期的强劲反弹,销售方将可顺利转嫁成本,如此通膨可能恶化;如果消费未起色,则台湾有陷入停滞膨胀的危机。2022年台湾经济风险在通膨是否持续。
问题是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全球现象,非台湾所能掌控。西方财金与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受疫情影响,造成供应链紧张等短期因素所导致,只要生产与运输恢复正常后就会改善。但有另一派观点则认为,当前通膨是因为美国联准会(FED)为因应疫情而扩大量化宽松(QE),释出太多美元在市场流窜,造成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物资与能源价格高涨所致,FED不提升利率或直接回收美元,通膨将不会停止。两派观点不同,当前通膨到底是短期还是长期现象,还有待时间验证。
展望2022年,台湾经济在消费反弹、投资与出口稳定增长下,仍将有不错的表现。但经济体质受全球经济制约,而全球经济受困通膨怪兽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台湾经济的未来,同样也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