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英语:Chief Executive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一任、第二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2年,被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新华社香港分社聘为首批港事顾问,港英政府行政局议员。
1995年,全国人大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6-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1997.07就职)。
2002-200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2002.07就职)。
董建华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重要贡献。他带领特区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妥善处理诸多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维护香港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香港顺利回归与平稳过渡和“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作出重大的历史性贡献。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第二任、第三任香港特首曾荫权:颇具争议的行政长官
曾荫权,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198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硕士学位。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三任行政长官。
1967年加入港英政府,先后出任多个重要职位,工作范围主要涉及财政、贸易等。1997年7月1日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2001年5月任政务司司长。2005年3月12日,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以政务司司长身份出任署理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05年6月,在香港特区第二任行政长官补选中当选,并获国务院任命,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2007年3月25日,在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选举中当选。2007年4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任期自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曾荫权曾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02年获香港特区大紫荆勋章。
第四任香港特首梁振英:亲民、务实 带领香港不断进步
梁振英,男,汉族,1954年8月12日生于香港,祖籍山东威海,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8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1992年,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港事顾问。
199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政务小组港方组长。
199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议员。
1997-2011年,连续担任三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
2012-201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2012.07就职)。
2012年3月25日,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梁振英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7月1日就职,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
梁振英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2012年6月辞去全国政协常委职务)。
1999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金紫荆星章。
2011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章。
现年68岁的梁振英在2012年当选香港特首,2016年12月宣布因家庭原因放弃争取连任。在任期于2017年6月结束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2020年5月,梁振英和另一位香港前特首董建华,联合香港1545名社会各界人士成立“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呼吁坚守“一国两制”,重振经济、重归法治,推动香港再出发。与此同时,他还活跃在社交平台,经常发文维护香港法治、斥责一些乱港分子的“卖国乱港”行为。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称,梁振英担任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以来,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并带领特区政府及社会各界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香港与内地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负责人也表示,梁振英带领特区政府管治团队依法施政,用于解决香港社会长期积累形成的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等方面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成绩有目共睹。
第五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香港首位“女掌门”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大紫荆勋贤,GBS,1957年5月13日出生于香港,1980年从香港大学毕业后加入香港政府。自2000年起,先后担任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署长、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常任秘书长、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发展局局长。2012年7月至2017年1月,担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香港特区国安委主席。
林郑月娥于2017年1月辞去政务司司长的职务,宣布参选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在3月举行的选举中,她成功当选。4月11日,林郑月娥在北京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手中接过任命她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国务院令。
林郑月娥祖籍浙江舟山,1957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基层家庭。她童年与家人挤住在位于湾仔的旧楼里,只能用床板当书桌做功课。中学毕业后,林郑月娥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于1980年获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在大学期间,林郑月娥曾随香港大学学生会赴北京清华大学交流。
大学毕业后,林郑月娥考入政务职系。二十世纪80年代,她获得保送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也曾赴美国联邦政府实习。回港后,林郑月娥曾在多个政府部门任职。
香港回归提上日程后,林郑月娥于1985年参与中英联络小组,讨论香港基本法第二十四条的有关立法工作,包括签发回归后新的香港身份证以及保安入境规定等。1996年,她再次加入中英联络小组,参与编制香港1997—1998年度的财政预算案。
香港回归祖国后,林郑月娥担任第一届特区政府库务局副局长,2000年出任社会福利署署长,2004年调任香港驻伦敦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
2007年7月,林郑月娥由公务员转任问责官员,出任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在此期间,她勇于面对并妥善处理了多项复杂且具争议事件,获得香港社会各界好评。2012年7月,林郑月娥就任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林郑月娥在当选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特区政府的施政将体现管治新风格,政府将更具包容性。政府发展经济的角色将变得更加积极有为,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成为香港各项事业的促成者和在全球的推广者。
她表示,将竭尽全力维护“一国两制”及香港的核心价值,怀着不变的初心,多加一份谦卑,与社会各界一道建设一个更美好的香港。
距离林政月娥完成行政长官的五年任期只剩三周。林郑表示,过去五年无可否认是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挑战前所未有,风高浪急,但驱动自己勇往直前、无畏无惧的,是一份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任内从未想过辞职。而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年,正站在返回“一国两制”初心及正确轨道的新起点上,相信大家都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她又哽咽说,尽管社会对自己工作评价不一,各位议员亦认为她领导的特区政府有改善空间,“但可以大胆讲,我已经交出一张无愧于自己的成绩单,为42年的公务生涯画上完整的句号。”
由于任期的原因,在2022年5月8日举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李家超当选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人选。
林郑月娥表示,她和本届政府会与行政长官人选做好交接,并会全力为新一届政府就任提供一切所需的协助。
第六任香港特首李家超:警队出身,一个硬核狠人
李家超籍贯广东番禺,1957年12月出生于香港一个基层家庭,小学就读深水埗五邑工商总会学校,中学就读于九龙华仁书院,成绩优异。
1977年,李家超加入香港警队,任职见习督察。在30多年的警队生涯中,他先后担任总警司、警务处助理处长、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警务处副处长(管理)等职务。在他领导下香港警方曾破获多起轰动一时的大案。
2012年9月,李家超被任命为保安局副局长,结束警队生涯。2017年7月,经国务院任命,李家超出任保安局局长。2021年6月,李家超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
近年来,在应对“修例风波”、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中,李家超立场坚定、尽责担当、务实亲民,全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全力维护香港根本利益,赢得广大香港市民的支持和尊重。
2022年4月,李家超辞去政务司司长职务并正式报名参加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他表示,决定参选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对香港的热爱和对市民的负责,有信心在未来迎接公职生涯中的最大挑战。
李家超公布的竞选政纲主要含四大政策纲要,包括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团结一致为民解困;精简程序多管齐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全面提升竞争实力,创造持续发展空间;同建关爱共融社会,增加青年上流机会。
2022年5月8日中午,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下称“特首”)选举结果揭晓,香港特区政府前政务司司长、现年64岁的李家超获得1416张有效支持票,当选香港第六任特首,得票率逾99%。
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李家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于2022年7月1日就职。
策划:侯哲
制图:刘素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网易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