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7月13日电 题:台青林书任从台北到大凉山的“三个转变”
作者 郑江洛
“我是在四川大凉山种油橄榄的北大博士林书任。”台湾青年、四川凉山州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书任13日在海峡青年论坛上,分享了他从台北到北大再到大凉山的“三个转变”。
林书任笑谈,他在自我介绍时常说自己是大凉山“乡青”林书任。“这个青是青年的青,是指扎根于大陆乡村的青年。”这是他“身份的转变”。这个令他在意的身份,在最初还是比较抗拒的。
他讲述道,2011年,在深圳将工艺品制造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父亲突然说要去大凉山种橄榄做橄榄油,对此,他全家人都不理解。父亲的梦想是做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橄榄油,并计划油橄榄在未来增种到10万亩。
2013年,林书任从台北进入北京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那时起,他开始每个季度找时间到凉山卖橄榄油赚取生活费。在大凉山,父亲那份执着和热爱深深打动了他。“那一刻,我就决定放弃在北京的工作机会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从北大博士转变为山区乡青,到这里跟他一起疯狂。”
于是,林书任博士毕业后,跟随父亲的脚步开启了大凉山种油橄榄之旅,开始时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懂彝族语,也曾受到当地村民的误解与排斥,在村干部的帮忙下,他们逐渐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从第一批种植的600亩到如今2.5万亩,十年来,油橄榄种植产业带动当地6800多农户的年人均纯收入增收3倍以上。”林书任说,第6年进入丰产期后,农民用土地入股参与每年36%的分红,同时约定,其间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村民还有每亩400斤大米的保底收益。
他的父亲也逐步实现在大凉山区的中国梦,有效带动宏模镇7个村农户脱贫奔小康。林书任更是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初心和梦想,他们和村民之间,从隔阂到信任,从分歧到合作,到亲如一家。“我开始觉得,自己也应该为这里再多做点什么了。”这是林书任“情感的转变”。
第三个转变是观念。林书任说,他在北大求学时,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所拥有的国际化视野与宏大的格局,让他印象深刻。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天下百姓的安危与幸福,而不只是局限在个人的自我感受和家园利益,这令他触动很深。
在大凉山的工作中,林书任逐渐意识到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尤其要为当地村民赋能,让他们具备新农人的专业技能。
去年,林书任组建了大凉山首家“春风新农人培训中心”,创建“龙头企业+培训机构+新农人+市场”模式,“计划每年培训5000人次农民,培养一批有技能、有理想、有追求的新农人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在北大求学期间,林书任曾在暑假组织学弟学妹来大凉山作公益助学。目前,他们与多个基金会合作,定期在当地举办助学活动。林书任表示,希望建立起发达地区与山区小朋友之间的情感连结,借助公益的力量开拓能力与视野,带着他们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今年5月,林书任获得“四川青年五四奖章”。在大凉山的创业让他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台湾在社区营造、乡创文创方面起步较早。”林书任建议,台青很适合将这方面经验带到大陆,既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又做一些具有社会意义的事。
“大陆的各项发展政策,美丽的绿水青山,还有广阔的市场机遇,能够助力我们每个人梦想成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带动更多的台青到大陆一起筑梦圆梦。(完)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