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求“独”拒统的思想根源及其应对

  编者按:7月28日-31日,2021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百余名两岸专家学者积极献言并向大会提交论文。海研智库现将部分专家学者观点摘编如下。

  台湾求“独”拒统的思想根源及其应对

  台湾学者吴启讷在《二十一世纪》发表了《民主化抑或民族主义化?——从历史视角观察台湾政治转型》一文,该文分析了台湾通过民主强化民族主义,最后发展为种族歧视,收获与纳粹德国相同结果。直白的说,台湾民族主义发展出一种观念,即认为“台湾人”优等于大陆人,这种观念也可见于“香港人”。实际上港台出现的“中国猪”、“支那人”的骂声都是延续二战前种族论。分析到这,我十分惊讶身处2021年了,我们这个数千年的东方国家却逼出了这样一种文化。因此思考两岸关系应转变思路,应从思想根源上分析两岸关系,本文着重分析台湾求“独”拒统的思想根源及其应对。

  一、台湾求“独”的思想根源

  台湾求“独”的思想根源是普世价值和本土民族主义。

  (一)普世价值

  在台湾领导人蔡英文看来,台湾是自由、民主的台湾,自由民主、人权是台湾捍卫的普世价值。从普世价值看大陆,大陆是专制国家,与世界相背离。接受统一,就是放弃普世价值,接受专制。所以普世价值成为台湾领导人拒统的根本思想观念,也是谋独的思想根源。由于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坚持普世价值,使得台湾人相信世界是站在台湾这边,所以台湾领导人宁愿选择与美日结盟,也不愿意和大陆和谈,更不愿意与大陆发展密切的经济交往。

  (二)本土民族主义

  随着台湾民主化的展开,本土民族主义迅速发展,台湾人视“中华民国”为外来政权,去中国化,就是反殖民。独立于中国人的“台湾人”观念迅速形成,本土民族主义在台湾人的政治生活中长驱直入,独成了一种天然观念。“台湾的民主化,从萌芽的那一天起,就不是单纯的民主议题,它见证了地方意识、殖民经验、政权存废等复杂因素,这些因素集结在‘选择生活方式 的自由’这个理由下,使得台湾逐步走向民族主义化”,[ 吴启讷:《民主化抑或民族主义化?——从历史视角观察台湾政治转型》,《二十一世纪》2020年第178期。]即本土民族主义。“本土民族主义者没有完全否认台湾在传统文化层面与大陆的关联,但强调在现代化的层面,从历史经验、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台湾与现代中国并无关联。在日本统治的过程中,台湾获得了与大陆迥然不同的历史记忆和政治经验,并建构出与‘中华民族主义’既不交汇、也不重迭的另一种民族主义倾向。台湾民族主义的初衷在于不愿与中国和中国人为伍,中华民族主义者要求对台湾的同胞情意结,其得到的回应必然是:台湾与中国,既非血缘上的同族,也非制度上的同道,当然只能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国家。”[ 吴启讷:《民主化抑或民族主义化?——从历史视角观察台湾政治转型》,《二十一世纪》2020年第178期。]在普世价值和本土民族主义双重加持之下,外有美日等价值观的支持,内有本土民众民族主义的支持,台湾认为“能独”。

  现在大陆的“必统”和台湾“能独”,二者无任何交集,相向而行,两岸关系降到如今的冰点也就必然了。两岸进入了零和博弈状态,非统即“独”。在当下两岸僵局状态下,任何官方的善意都会被抹黑。要解套两岸僵局,有效的方式就是允许两岸民众个人交流,通过私人之间的交流来增进理解,通过私人感情纽带增进彼此尊重,促进对话。

  二、台湾拒统的思想根源

  1.反民主。刊载在《二十一世纪》的台湾政治大学叶浩的文章,讨论台湾党国体制及其遗绪,该文认为台湾的民主转型仍需继续,需要检讨党国体制规训下的个人思维方式,通过对话,促进民主深化,而不是导向中国的党国体制。因为台湾不乏有赞赏大陆体制的声音。由此篇文章可察,两岸关系在台湾一些知识分子看来,是威权和民主的较量,台湾如不继续完成民主转型,则有可能向威权撤退。台湾目前的转型正义,针对的是威权体制延续下来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式,如马英九是代表。我以为这种转型正义,实质上和新中国立国改造知识分子为新人做法相同,实质上是民主专制,因为人从历史走来,让人从历史脱钩,悬置人,是对人生活方式的侵犯。由此,自由应高于民主。我想作者更担心的统一,让民主的台湾回归威权的中国。这从文章开头就提出台湾处于民主和反民主危险的前沿,可以知晓。这样看来,两岸关系表面上是统独之争,或者说大陆框定如此,在台湾人看来,则是民主与反民主之争。

  2.缺乏认同。刊载在《二十一世纪》同期的《台湾国族认同启示录》一文,作者提出了疑问,在坚持天下中心观下,存在中心和边陲的关系,然而随着中国的逐渐回归天下中心,可是边陲的认同逐渐减弱。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必须注意这种现象,在古代,边陲对中心认同是加强的,今天却是减弱的,当朝者是否应该反思自己呢。

  阅读完上述几篇文章,我对台湾知识界有点担心。在台湾完成政党轮替,宪政民主制已经建立起来,可是台湾知识界还在追求所谓的民主转型,实现转型正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台湾人民自决是否制宪,是否立国。这种借助台湾人民的意志,实际上就是卢梭所言公共意志。卢梭的公共意志所带来的革命后果——专制,学术界已经明确了。因此台湾知识界所追求的民主自决,实质上就相当于1949大陆建立新政权,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改朝换代。就这点来看,台湾人乃彻彻底底的中国人,思维方式没变。更根本地说,台湾知识界部分人激进的想法,却想借着人民意志来实现,本身就是一种幌子和欺骗。所以二战后民主受到批判,尤其是大众民主受到批判,确实显示人类的思想深刻了。提出自由高于民主,也是十分有见的观点,这非常适合当下的台湾知识界。

  三、大陆反“独”促统的思想资源

  1.主权未分裂。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日本开始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胜利,于1945年收回台湾,结束了日本的殖民统治。1949年,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府败逃台湾,两岸从此走向对峙数十年。两岸分别建立了政权,出现了治权分立,但是两岸都是中国人,都认同一个中国,主权未分裂。今天国际社会普遍都承认一个准则,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90年代,台湾出现了政党轮替,台湾认同逐渐替代中国认同,但依然没有改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主权未分裂仍属事实。美国等西方国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台独”。

  2.两岸一家亲。历史的看,大陆移民台湾至少出现过4次移民高潮:第一次移民高潮,于17世纪20年代末,以郑芝龙招募福建灾民移垦台湾为标志。闽南移民,改变了台湾岛刀种火种的原始生活状态,融入了闽南原乡风俗习惯,把汉族民间信仰、习俗和技艺传入台湾。第二次移民高潮,于17世纪60年代,以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标志。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中华文化迅速传播台湾。第三次移民高潮,于乾隆嘉庆年间,以施琅收复台湾统一全国为标志。清朝统治台湾使台湾人口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的数十万人增加到1893年的近300万人。第四次移民高潮,于1945年10月起始至1949年底,以台湾光复和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标志。仅在几年时间内,涌进台湾人数达到200万人。从台湾移民史看,两岸同属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两岸一家亲。

  3.大陆的遏制力。大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产生了对“台独”强大的遏制力和威慑力。从军事实力来说,任何宣传“台湾建国”的主张,意味着就是战争。大陆反复警告“台独就等于战争”,这将会使台湾付出惨痛的代价,也会使这些民进党政客的利益归零,连陈水扁也不得不承认“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大陆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台独势力陷入“想独而不敢独,谋独而不能独,称独而不是独”的宿命。从国际影响力而言,在“独”的议题上,正如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李鹏教授指出的,台湾是否是“主权独立国家”,维持现状是否就是“独立”,从来都不是台湾自己说了就算。只要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只要国际社会维持一个中国的框架,无论台湾当局搞多少花招,都是徒劳和无效的,都绝无可能让台湾成为“独立国家”或“正常国家”。台湾当局的“台独”折腾,最终损耗的是台湾自己的利益和台湾人民的福祉。【作者:熊云辉,系江西财经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 海研中心(海研智库)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