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男,博士,湖南株洲人,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专长为两岸关系、台湾史、台湾政党选举及港澳台问题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校级科研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本,主编两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
作者 彭韬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刚刚过去的11月,中美高层密集会晤。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看法。习近平全面阐述了台湾问题的由来和中方的原则立场。他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所在,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的基石,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容逾越的红线。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三个联合公报。拜登则回应,美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将台湾作为与中国竞争或遏制中国的工具。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有利于美国和世界。美国尊重中国的制度,不谋求改变。美国不谋求新冷战,不谋求重振对华同盟,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美方无意谋求与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遏制中国。
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关键时期,两国元首在会晤中为未来的中美关系把舵定航,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两国元首都明白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国际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美都有着共同的责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后,中美高层之间展开了密集的会晤,涉及金融、贸易、气候谈判、国防等多个领域。11月16日中国银行行长与美国财长耶伦会见;11月1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1月19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上,中美两国气候特使进行了会谈;11月22日,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在柬埔寨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谈。不可否认,中美密集的高层会晤给紧张的台海局势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中美高层密集会晤给紧张的中美关系降温,初步形成管控台海危机共识
自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以来,中美关系一直在低空盘旋。中美之间几乎中断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沟通和对话机制,包括中美之间的军事对话和沟通管道,营造了紧张的局势与氛围。虽然自拜登上任20多个月以来,中美之间领导人层级有过五次通话,但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中美元首会晤后带动了中美之间高层沟通机制的恢复,给紧张的中美关系起到了降温稳定的作用。
2021年11月中美元首“云会晤”中,拜登曾做出“四不一无意”承诺,即:美国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在这次的面对面元首会晤上,拜登增加到了“五不四无意”承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美国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习近平对此做出的回应是:中国从来不寻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干涉美国内政,更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在随后的22日魏凤和与奥斯汀的防长会晤上,美国防长奥斯汀重申了海峡两岸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并且强调了不会单方面改变现状,同时还呼吁了中国不要对台湾采取破坏性行动。
综上,在中美关系缓和的情势下,中美两国都表示不希望台海局势再度恶化而导致中美之间发生冲突,出于管控危机和稳定中美关系的原因,中美都希望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台海环境。台海形势紧绷是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的。就中国大陆而言,中方在给美方“划红线”和立规矩,“台独”是威胁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因素,“台独”和外部势力勾连是造成当前台海局势恶化的根源,中国大陆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和外部势力干涉。中美初步形成管控台海危机,为台海和平稳定的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的共识。
二、中美之间并未达成实质性协议,美方长期言行不一,中方需保持战略定力
虽然中美高层11月密集会晤,双方之间也达成了部分共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会晤双方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正如拜登在会后向记者所表达的那样:“我并非说这是个皆大欢喜的时刻,你们懂的,就是大家带着满满的协议走了那种。但我相信绝对没必要(与北京)打新冷战。”可见双方在会面中保持着和平的姿态,做出了相关承诺,但最终美国并非会遵守其诺言。正如2021年11月,拜登曾做出“四不一无意”承诺。但在后来的阶段,美方仍然不断在“访台”与“售台军武”等方面制造议题,进行政治操弄,制造两岸对立的紧张氛围。
进一步分析,虽然拜登总统在多个公开场合表明不支持“台独”,也对一个中国原则进行了承诺,但是从美方政策实操的层面上进行观察,美方言行不一的行为层出不穷。这种割裂的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目前在美国会中对华强硬,想利用台湾来遏制中国的声音基本形成主流,且拜登在中期选举已失去众议院多数,那么国会提出的一些捆绑着台湾问题的财政、国防法案一旦通过,拜登也只能连带接受这些涉台条款。所以美国国内政治的割裂使得其在不断虚化和掏空“一中”政策,也反映在美国的对华关系和外交上,这也是其言行不一的深层次原因。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长期采取“战略模糊”政策,表面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动摇,实际是防止刺激和挑衅大陆,对是否武力介入台海保持某种神秘和模糊,这有助于维持美国利益和保卫台湾安全,也让美国在对华关系和外交政策上保持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但在背地里仍与台湾当局保持着紧密的政治往来与军事往来,在与台交往中,按照《与台湾关系法》的六项保证等“战略清晰”来处理对台事务,拜登不止一次声称台湾受到大陆的攻击,美国会防卫台湾,同时美国各届也在积极推进所谓的《台湾政策法》。在台美动向方面,台积电已赴美国建厂,将先进产能向美国本土转移;台湾防务部门宣布台美双方已在11月签署了金额高达157.6亿元新台币的“远程预警雷达系统”第三阶段后续维持案,美方会提供为期5年的后勤与支援服务;美国中期选举“友台派”几乎全数连任;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凯文·麦卡锡以188票对31票击败保守派众议员安迪·比格斯,获得共和党众议长提名后表示“将会以议长身份访问台湾。”在中美防长会晤72小时以前,韩美两国空军当天实施联合空中演习。11月21日,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访问菲律宾,并在对话中鼓吹所谓“航行自由”的问题。美国分别从中国南海与黄海两个方向在防长会晤前意图达到从战略上对中国进行围堵,美国一系列举动也被视为争取在双方高层会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筹码。
总的来讲,虽然11月以来中美高层都意识到了共同利益的存在,形成了不能让中美关系往失控的方向发展共识,并表达了有效管控分歧,构建中美关系发展和台海局势稳定的积极图景。但美方作出“五不四无意”承诺后言行不一的概率极大,中方一方面不要太乐观解读,另一方面仍需保持时刻警惕,坚持以我为主,坚决反对“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对一切试图分裂国家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三、未来美方会继续围绕台海问题制造议题,两岸关系存在隐忧
从长远看,美方认为中美竞争将是常态、激烈和长期的,中美两国“长期、全方位、终极”的竞争,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11 月 14 日,拜登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提到,“我们要激烈竞争,但我不是在寻找冲突,我希望负责任地管理这场比赛。我想确保每个国家都遵守国际道路规则。”由此可见,对美国而言,在各方面仍将中国看成最大竞争的对手,美国一直想在中美竞争中把握主导权与主动权,在台湾问题上也不例外。从本质看,美国其实并不认同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在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不断平衡博弈,“以台制华”也将是美国制约中国所长期选择的手段,但美国也不想真正为了台湾与中国产生实质性的冲突,台湾更多的只是作为美国制华的棋子和手段。所以通过拉帮结派或利用台湾来打压中国,通过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炒作台湾话题,来两边讨巧获得相应利益,也已成为美国政客的普遍选择。
就未来台海形势和中美关系来说,美国在台海问题上不敢逾越“红线”,减少冲突将是美国的首要选择。第一,随着美国政治经济、国际影响力大幅下滑,而且国内疫情及贫富差距与种族问题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内外交困让拜登政府忙得焦头烂额,美国在两岸主导权方面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与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同,美国一向强调“美国优先”,既不愿两岸走得过近,也不愿两岸统一,更不愿损害自身利益为阻止两岸统一卷入台海战争。第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式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相对于台湾,美国的资本是不会为了台湾而放弃中国大陆。最后,美国之前频频违背承诺的行为已使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倘若美国再次违背元首会晤中所强调的一个中国原则,进而影响到中美必要的合作,不仅会再次降低拜登政府在美国国内公信力,而且在国际上美国的信任危机也会不断加剧,最终的苦果也只能美国自己承受。但是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临近,为争取选民和鼓动民粹,在未来仍需警惕美国会利用台湾问题挑起事端,遏制中国。
其次,岛内2022年“九合一”选举后,民心思变,“求和平、求稳定、要过好日子”成为主流民意。此次台湾地区“九合一”县市长选举,关键的县市长选举呈现“国优民劣”态势,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民进党当局执政格局将受到强力冲击,蔡英文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民进党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抗中保台”牌失灵、执政不力失败、政治防疫失德、社会治理失序,还有向美国进口莱猪、购买过气军火,又让台湾年轻人延长义务役兵期等,造成民怨沸腾,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动荡,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使得民众在“讨厌民进党”这股强烈氛围下,用选票教训了民进党长期以来政治操弄意识形态,切割两岸关系,只顾斗争不管民生的行径,同时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台湾人民现时最强烈心声,就是和平、稳定、过好日子。
未来台海形势走向一要看民进党在大败后如何调整对陆为出发点的政策主张,扭转其选举失利的局面手段;二要看国民党在大胜后如何提出改善与大陆交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办法举措;三要看美国如何介入台海局势,继续“以台制华”的具体行动。但如果民进党在不愿放弃“台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不会放弃通过操作“抗中保台”两岸议题来为其2024年执政保卫战获取选票的情势下,未来两岸关系的隐患与挑战无疑将大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11月29日美国在台协会(AIT)负责人孙晓雅召开记者会,就本次“九合一”选举表达意见,同时向岛内舆论传达美国的立场。孙晓雅并没有为民进党败选进行辩护,反而宣称“避战是所有政策制定者的责任”,表明美国并不太赞成民进党坚持“抗中保台”,过度挑衅中国大陆的政策主张,反而在表达对国民党的肯定支持,暗示民进党需要调整相关两岸政策,这也说明中美高层密集会晤后的影响慢慢在台湾地区显现。
目前的中美高层密集会晤只是在“管控分歧”等方面达成了一些共识,具体落实成效,还有待日后观察。但无论如何,未来中美之间会在中美博弈与台海问题上肯定有一系列互动,不管是走向对抗还是要求合作,双方管控分歧、划清红线、防止冲突、探讨合作无疑对台海形势和地区和平都是一个利好,毕竟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冲突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环境下,中国大陆一方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在开放状态下成长,另一方面需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里面不断谋求发展,这都对未来台海形势起到了正面积极作用。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