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让沂蒙精神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3-05-20 15:01:55

作者:庄纪旭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呈现,是中国共产党在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山东解放区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精心培育的革命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献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中所创造的伟大精神。

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

伟大精神来源于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开辟和建设山东根据地过程中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孕育形成的。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暴虐,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在山东各地发动抗日武装起义,肩负起民族抗战的神圣使命。挽救民族危亡,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长达12年的沂蒙革命斗争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为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人民的家园。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为保护沂蒙人民的经济权益,山东党组织在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减轻群众负担;开展大生产运动,积极发展生产,增加群众收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实行民主选举,建设廉洁政府。在山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省政府,制定了党的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推行政治民主选举,进一步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根据地的建设中来。1941年前后,山东抗日根据地有统计的71个县政府中,民选的县长占94%、区长占80%、乡长占70%。人民群众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解放。推行社会改革,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我们党组织农民学习文化,开办各类夜校,广泛开展“冬学”活动,创办“识字班”,创立“庄户学”,用先进文化启迪民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凝聚沂蒙人民群众的奋进力量。

沂蒙人民坚定信心跟党走。沂蒙人民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主义”和奋斗目标里看到了希望和未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获得自由、平等、幸福、解放,从而坚定信心跟党走,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奋勇支前,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拥军拥政。沂蒙人民真心实意拥护共产党,支持人民军队,涌现出“危急时刻用自己的乳汁挽救身负重伤的人民子弟兵”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我为亲人熬鸡汤”的祖秀莲、“照料抚养近百名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带领乡亲们全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支援前线。山东人民的支前规模十分惊人。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支前民工92万余人,平均每个战士身后有3.4个支前民工提供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仅有4000万人口的山东就有1106万人次的支前大军。参军参战。为了保卫共产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胜利果实,山东根据地的翻身农民,纷纷参军参战。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7万人。在淮海战场,由于大兵团作战,部队兵员须随战随补,以保持战斗力。据统计,从1948年10月到1949年3月,山东解放区就动员了16.8万余名青壮年参军入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人民战争,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

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共性,也有沂蒙地区的地域、时代和历史文化赋予的鲜明特色,其基本内涵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党群同心”是形成密切党群军民干群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战争年代,党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争独立,在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山东党组织最早的创立者与领导者、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在沂蒙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和发展进步青年。在长期的根据地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引导人民群众有了共同的理想信仰、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推动沂蒙老区的革命和建设。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谁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谁就是人民心中的“自己人”。沂蒙人民正是从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中,认识了共产党、信任了共产党,才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共产党。“党心”和“民心”共同铸就了沂蒙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的制胜法宝。

“军民情深”体现了党群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感。如果说,“党群同心”是思想层面上的共同意志,那么“军民情深”就是感情层面上的鱼水情谊。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生活困难。与人民群众“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真正做到“同情同感受”;人民群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军拥政,参军参战,全力全程支援前线。党群军民之间感情深厚,呈现出“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局面,筑成了人民战争的铜墙铁壁。

“水乳交融”体现了党群军民同甘共苦、血脉相连的紧密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山东根据地曾经有规定:党员干部和部队战士到了农村,要学会用农民的语言进行交流。根据地农村工作队队员到了农村,必须要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给老百姓扫院子、扫街道,帮助整理村庄卫生,给老百姓水缸里挑满水。要帮助农民干农活,交农民朋友。所有的干部要访贫问苦,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兴办教育、医疗、水利工程、农村合作社等等。严明纪律,坚决防范、严肃处理各种侵害群众利益、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件。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亲民爱民的情怀,使党、人民军队和广大的劳动者能够迅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成为坚不可摧的共同体。

“生死与共”是党群军民密切关系的最高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风雨同舟、生死相依。在山东根据地,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保卫老百姓抛头颅、洒热血,人民群众为了保护人民子弟兵和伤病员上刀山、下火海。英雄事迹不胜枚举:24名八路军战士为救援保护朱村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党的干部武善桐为救村民把日寇引到村外抱敌跳崖,“何万祥连”30多名战士为解救千名群众战死沙场……全民族抗战期间,沂蒙老区15.5万余名妇女先后以不同方式掩护了9.4万余名革命军人和抗日志士。“孟良崮战役的支前拥军模范”李桂芳带领沂蒙妇女拆自家门板,跳进冰冷的河水,用自己的身躯扛起门板、架起“火线桥”。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党群军民同生死、共存亡,铸就了摧枯拉朽改变历史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这股力量,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一部沂蒙精神形成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就是沂蒙人民铁心向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坚定跟党走的历史,就是党群军民同心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赢得中国革命成功的历史。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目的就是要从前辈们走过的道路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滋养。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沂蒙地区,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回顾沂蒙精神产生发展的历史,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建设,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大量、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就不会形成党群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局面,就不会产生沂蒙精神,更不会形成塑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保证。

必须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群众工作水平。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今天,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及其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工作环境、条件和工作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面对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党员干部要不断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问题,一刻不停地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努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作者系沂蒙干部学院教授)来源:《党建》杂志2023年第5期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