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台湾阿美人杨品骅“北漂”13年:“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

 (聚焦海峡论坛)台湾阿美人杨品骅“北漂”13年:“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

  中新社厦门9月20日电 题:台湾阿美人杨品骅“北漂”13年:“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四年前,来自台湾花莲的阿美人歌手杨品骅在北京雍和宫商圈,开了一家台湾少数民族风情的音乐餐厅。回想起闯北京这13年,他最大的收获是“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

  第十二届海峡论坛大会20日在厦门举行。杨品骅登场发言,一向喜在着装上凸显台湾少数民族元素的他,这次特地穿上一件泰雅人手织红菱格纹背心,让台湾的山林和海洋之美,一同登上这个规模最大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

  杨品骅生于花莲县吉安乡娜荳兰部落,在台北求学。13年前,他渡海而来,在北京谋出路。

  “中华民族56个民族是兼容发展的,每一个民族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更有权利冀望未来自己的发展。”杨品骅转述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与他深谈的这句话,自述“登陆”13年的心路历程。

  杨品骅坦承,他立意于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以文创形式行销大陆,族人同胞却囿于视野和“多年看不到部落的发展”,常对“未知的事情却步”,总觉得“幸福不会这么简单降临”而放弃筑梦。

  他笑说,自己曾向族人描述北京奥运之光,却被质疑“那是大陆的主线城市,当然又快又好”。

  “北漂”之路并非没有坎坷。杨品骅告诉中新社记者,他曾蜗居过地下室,也曾迷惘过台湾少数民族文创产业的方向。当偶遇一家开在北京繁华地段的蒙古族餐厅后,“原汁原味的内蒙古人风情,他们那么自信又自由”,杨品骅震惊之后释然了,“就走民族之路,北京容得下”。

  杨品骅在北京的胡同里,开了大陆第一家台湾少数民族音乐餐饮,很快成为部落族人来北京发展的歇脚地。赛德克人的古调在厨房、吧台随处响起,阿美人的织布挂满餐厅,布农人的八部和音甚至成为“网红”。在他们看来,这是台湾少数民族步出海岛,行脚大陆的“不畏风雨的家”。

  更多自持民族文化的同好被吸引而来,彝族、藏族、苗族、蒙古族等各少数民族的伙伴来来往往,交织无数的欢乐时光,甚至共同扶持度过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冬。杨品骅笑说,“我们在店里实现两岸少数民族融合”。

  与此同时,杨品骅孜孜经营台湾少数民族文创手作。作为歌手和文创业者,他走遍大陆68个城市,“从海洋到高原,从北京前门到西南边境,在舞台上完成了500余场演出”。

  在演讲中,杨品骅提及“一辈子都为提升族人在都市生存质量而奔走”的父亲。他说,父亲看过他曾住过的地下室,为“后知后觉”而心疼哽咽;但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父亲亲见目瑙纵歌节上万人踏鼓而舞,景颇族人骄傲之极,瞬间理解了儿子的坚持。“这不就是我们一生在努力的吗?”

  “未来不再是落后的,将会是交给年轻人去实践发展的。”在大陆踏上梦想之旅的杨品骅,向台湾青年喊话:来大陆,在旅游、文化、设计、农业、科技等领域通力合作,“隔海相望是现在,无限可能在未来”。

  他也呼吁,在台湾各族的亲人从祖灵交付的责任中了解族群发展之所向,不能为任何团体和媒体谬论所利用,为族人、为下一代把握正确的道路。(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