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竹义民庙,祭拜之前,人们要吃糌粑,一为团圆,二为保佑人们吉祥平安。
新竹义民庙也称“褒忠亭”,1788年林爽文事变平息后,乾隆皇帝有感于义军的忠勇精神,特颁御笔亲书“褒忠”敕旨。图为褒忠亭牌坊。
新竹义民庙不远处的刘氏祠堂,是为平息林爽文事件立下大功的刘朝珍家族所建。而这个刘氏也是刘累的后代,和中原刘氏同为一脉。
千秋忠魂壮山河万古流芳褒忠义民爷威武不能屈正气镇庙堂忠魂班班(斑斑)血泪史四海扬名万世留(流)芳一片忠肝义胆
丹心昭日月
青史留名万民敬仰
忠魂万世芳渊远流长万世留(流)芳名留千古班班(斑斑)信可凭
《万世忠魂义民爷》说的是客家义民。客家人重义,客家人扬忠,这来自古老中原的遗韵,跨海而过,在台湾、在现代化的新竹绵延不绝。
这首歌唱出了台湾客家的豪情,也唱出了客家人的一贯作风,义字当头,这中原不老的话题,是客家人让自己走得更远的支柱;它也唱遍了台湾,让客家精神昭示于整个台湾。歌曲唱的是客家精神,但背后蕴含着的,是那份勤俭、淳朴以及维护传统精神的心。
客家人入台,向南形成了南台湾六堆客家聚居区;向北形成了苗栗、新竹、台北等北台湾的聚居区。尤以新竹最为集中,占当地人口的九成以上。
说到新竹,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台湾的“硅谷”,这里因建了台湾第一个科技园区而称。“硅谷”是现代的,而新竹是传统的,新竹的传统源于它的客家精神。因为林爽文事变,新竹义民庙成为全台湾客家人的精神总祠。
林爽文事变 客家人再次担当大义
两百多年前的义民传下两百多年前的义民魂客家魂开田耕山最坚忍义民魂保卫乡土最勇敢…………
新竹新埔坊寮义民庙前的“褒忠亭”,看上去高大雄伟,气势磅礴。义民庙大殿,装饰精美,彩绘令人叫绝。从“褒忠亭”而入,进得庙门,其氛围之庄严、肃穆、神圣,令人震撼。但更令人震撼的,是书写“褒忠”的那段历史。而书写那段历史的客家人,分别是林姓、刘姓等,他们的家谱上无一例外地标明,祖根在中原。
站在新竹义民庙,恍惚间回到了中原,眼前晃动着历史人物关羽、岳飞、陈元光,中原人历来重侠好义,具有伸张正义、不甘示弱的精神,走千里路,经千年轮回,物是人非,但不变的,是这样一种本真的传统文化精神。从中原到南方,再从南方到台湾,一直赓续着这样的精神。
清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彰化人林爽文在如今的台中大里乡起兵反清,很快波及整个台湾。林爽文以玄缎为冠,盘两金龙,结黄缨,一副皇帝的打扮,还封了文武官员,让官员称其万岁。
林爽文部下以王作为首的北路军攻陷竹堑城(现在新竹)后,继续向北,第一个要攻下的就是客家人聚居区六张犁(竹北六家)。
六张犁林家为千人共居的大户人家,平时就有团练自卫的能力,当王作军队攻入六张犁及下员山仔时,林先坤出面,邀集各庄头刘朝珍、陈资云、钱茂祖、王廷昌、黄宗旺、吴立贵等,组成共有三千多人的保卫乡庄义民军,这一批由子弟兵、长工临时组织起来的义民军,作战时以黑布绑在臂上,作为识别。经过激战,义民军不仅成功击退了敌军,而且与竹堑城城内闽籍人士组成的义军共同收复了竹堑城。之后,两军与平埔族义军并肩南下,协助清军消灭了叛军。在义民军击退林爽文军队回乡时,沿途看到臂上绑着黑布的牺牲者就抬上牛车一起运回,原本想归葬大窝口(现在的湖口乡),但车到坊寮义民庙现址时,牛竟停步不前了。人们感觉是英魂显灵,就焚香祷告占卜,将牺牲的勇士埋葬于此。
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林爽文事件彻底平定,乾隆皇帝有感于义民军的忠勇精神,特颁御笔亲书“褒忠”敕旨。林先坤在今新丰红毛港搭建榕树门楼恭迎敕旨,迎回后,于六张犁庄建圣旨楼安置,因此义民庙又叫褒忠亭。现在的褒忠亭牌匾,就是按乾隆圣旨墨宝打造。之后,林先坤倡议建庙崇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冬,庙竣工落成,是为义民庙。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三月,彰化又发生了戴潮春(戴万生)事件,粤籍义民再次出征,由刘维翰、姜殿邦、张元清为首,冲锋陷阵,保卫乡土,献身死义者多达百人,后来又拾忠骸迎葬于烈士墓旁,称为“附冢”。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