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霭琳 台湾资深媒体人
根据台监察机构审计部门最新报告,民进党蔡英文过去7年共提出11项特别预算,总金额高达2兆955亿元(新台币,下同),已接近台湾地区一年总预算的金额;有关“特别预算常态化”检讨的舆论声浪高涨,对应蔡英文自诩自己“最守财政纪律”,显得格外讽刺,更引发民进党“藏债”、台财政部门协助 “作假帐”的疑云。
这11项、总金额逾2.09兆元的特别预算,包括前瞻基础建设、新式战机采购、防疫与纾困振兴、海空战力提升等特别预算,而且这些特别预算都以举债方式支应,整体债务未偿余额已达5.6兆元。
为什么在年度常规预算之外,还可以再编列“特别预算”,显然是这次舆论抨击民进党“藏债”“作假帐”“债留子孙”的关键争点。根据台“预算法”,可以编列特别预算的条件分别是一、防务紧急设施或战争。二、台湾经济重大变故。三、重大灾变。四、不定期或数年一次之重大政事。
将各项特别预算与条件对照来看,前瞻基础建设可列为“不定期或数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新式战机采购、海空战力提升属于“防务紧急设施或战争”;防疫与纾困振兴算是百年一遇的“重大灾变”。各种特别预算编列的名目,看似都有章法可循。
然而,以“前瞻基础建设”来看,民进党辩解,有关水环境的建设,例如各水库之间兴建连通管,让台湾平稳度过2021年的百年大旱,以及今年初的中南部旱灾。但这类治水预算,为什么不能编列在常态预算中呢?
同样,前瞻计划中也有轨道建设;2017年开始的轨道建设计划,当初都被民进党当成重要政绩在宣传,如今纷纷进入建设高峰期。但换党执政的地方政府陆续发现,这些建设的地方自筹款高得吓人,日后可能会拖垮地方财政。
例如国民党执政的桃园市长张善政表示,前民进党籍市长郑文灿于任内争取到500多项地方建设计划纳入前瞻计划,更被当成“政绩”宣扬,但其中大部分都要自筹配合款。张善政忧心,逐年新增百亿元自筹款压力,恐成为压垮地方财政的钱坑。
前民进党籍新竹市长林智坚也争取“新竹大车站”工程费104亿元,新竹市府的地方自筹近29亿元,现任民众党籍的新竹市长高虹安却说,原本的效益评估过于乐观,最新评估后,此案不一定要走下去。而基隆市也在换成国民党谢国梁担任市长后,基隆轻轨费用从民进党籍前市长林右昌时代宣称中央全额负担,升级成捷运后,去年变成基隆市分摊17.7亿元,今年3月再暴增至53.8亿元;沉重负担让谢国梁开呛“门都没有”。
再对照审计部公布前瞻计划第3期的预算审核报告,中央共补助地方5,358亿元,但民进党执政的高雄市获得1,265亿元、占总补助近四分之一,远高于其他县市;而高雄市长期由民进党把持,除了国民党籍韩国瑜短暂担任市长,随后又迅速被发动“公投”而罢免,重回民进党陈其迈执政。很难不令人联想,这样全民买单的大撒币政策,真的不是图利特定政党,没有选举买票、绑桩的嫌疑吗?
至于因新式战机采购近2500亿元、海空战力提升预算近2400亿元而编列的特别预算,则是为了支付向美国采购武器的费用。但正如民众党参选人柯文哲所说,除非已经发生战争,军购理应是编列正常预算,为何要编列特别预算呢?
而新冠疫情虽算得上是百年一遇的“重大灾变”,但纾困与振兴预算中,真正用在弱势的比重只有几个百分点;而包括2020年的三倍券、2021年的五倍券,乃至2023年的全台普发6000元,打着刺激内需、提振经济成长而发出去的特别预算,虽然民众享受到大撒币期间的一时欢喜,但这些“举债”而花出去的钱,一下子数千亿元的预算涌入消费市场,哪一次不是成为推升物价、助长通膨的帮凶;先借钱来花,之后再偿债的逻辑,如何不是债留子孙。
细究蔡英文过去7年编列的“特别预算”,真正情况紧急、不得不花的“刀口钱”属实不多,年年都有特别预算案,但特别预算其实“并不特别”,而民进党频频将台财政部门推上火线澄清,台当局长期债务比率已逐年下降,今年7月底已下降到27.2%,是20年新低。过去五年,总预算不仅减少举借达到4,825亿元,债务还本实际数更高达5,227亿元。台湾的财政表现已获得穆迪、惠誉、标普等国际信评机构的持续肯定等等。
事实上,特别预算常态化的作法,犹如把部份债务塞到特别预算“藏起来”;而民进党一直将重点放在“债务余额”,还宣称2020年总预算是睽违多年后的收支平衡,岁入岁出打平,民进党当局不再借钱,显然是等同于“作假帐”方式取得,所谓的“最守财政纪律”,也只是欺世盗名,更严重是破坏财政纪律。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