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2023看中国|生态环境政策展望——喜迎首个全国生态日

华夏经纬网 > 新闻 > 热点聚焦      2023-08-15 00:43:29

440639

【华夏经纬网综合媒体报道】8月15日,我国将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18年前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8年后的今日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改变中华大地。

267f9e2f07082838d02f6262a678080d4d08f190.webp

福建省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2022年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和深化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担负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基本原理的内涵,已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动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进一步加剧,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ac6eddc451da81cb086d589e4b87711a0b2431c3.webp

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景色(2022年6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余村考察调研。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永恒课题。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厚重书写“绿色答卷”。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沿岸省市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习近平总书记却从长江“病了”讲起,这次会议给沿岸好似“泼了一盆冷水”,明确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大江大河大保护,江河焕发生机活力。十年禁渔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休养生息。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55.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高至46.5%。

新时代十年来,正是由于全党全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又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

——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这是遵循自然规律,积极有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要求。

——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

“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同时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体现了对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这体现了稳与进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承梁说。

8cb1cb13495409235ac236f48bb97005b1de49fa.webp

游人在滇池南岸晋宁区上蒜镇小渔村划船休闲(2023年4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

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在党章中增加“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2018年3月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7.7%。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地区煤炭运输集疏港实现“公转铁”。我国能源、水、矿产资源等利用效率全面提升。截至2019年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8.1%,已提前完成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

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累计完成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86.7%。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比2016年减少71%。人民群众普遍感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相关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推动取得于我有利成果,成立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63d0f703918fa0ec1fd00ec33e76f8e23f6ddbd2.webp

在位于重庆的中国科学院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科研人员在库区消落带上开展相关监测(2023年7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进沙退,万亩松林郁郁葱葱,沙地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在科尔沁沙地持续创造。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

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奔赴地方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国之大者”。在广东湛江指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山西运城强调,“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在四川考察时嘱托,“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

为全局计,为长远谋。从巴山蜀水到黄淮大地,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一次次深入一线的考察调研,一场场着眼长远的重要会议,生态文明建设“四个重大转变”的深刻内涵日益清晰。

深刻阐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深刻阐明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深刻阐明环境与民生的关系,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重大论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不懈努力,久久为功,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奋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不懈奋斗者。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全面落实环评审批与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精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与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融合,加快形成新业态、新动能,拉动绿色新基建。

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和务实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积极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锚定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建设美丽中国任重道远,需要有力举措保驾护航。强化法治保障,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加强科技支撑……各地区各部门着力以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打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擘画宏伟蓝图: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将不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绘出美丽中国新画卷。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网、人民日报、环球网)


责任编辑:侯哲
热门评论
大陆新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