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2024年两岸关系发展机遇及挑战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台海观潮      2024-01-02 20:46:02

  微信图片_20231229125217

  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兼澄正书院主任

  2024年来临之际,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原竞选组别由四组变成三组,其中国民党侯康配、民众党柯盈配界定此届选举为“战争与和平”选择,赖萧配则倡议选举为“民主与独裁”选择。值得关注是,普遍台湾民意高达六成认为应 “下架民进党”,但约有三至四成民意仍认为让民进党持续执政。回顾与检视2023年两岸关系历程与发展,两岸互动历经诸多挑战与困难,风险与机遇并存。

  民进党执政后,拒绝接受“九二共识”为两岸对话与协商基础,无论是第一轨道国台办与陆委会对话及热线,或第二轨道海协会与海基会难重启对话,即使第三轨道复委托模式官方授权社会组织协商亦付之阙如。同时,批判近年台湾承受来自大陆所谓不断发动复合式“灰色地带”侵扰,企图分化台湾、孤立台湾、削弱团结及抵抗意志。

  两岸敌意如螺旋上升,不仅台海地区成为全球战争风险最高区域之一;台湾已失去九个“邦交国”,既往马英九执政台湾能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刑警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亦无法参与。大陆对台启动数波暂时贸易停止输陆,及诉请针对2509项产品进行贸易壁垒调查。民进党两岸政策陷入被动,成为反制式、批判式及以牙还牙缺乏多元政策工具困窘。

  尤其在2024年台湾“大选”中,民进党一再标签化大陆污称介选,尽管大陆一再宣称未介入台湾选举。民进党在选战中不断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战略,标签化在野的国民党、民众党认同“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形成“亲中卖台”行径之“在地协力者”及成为受大陆对台统战及认知作战影响之对象。此不仅恶化台湾政党政治、族群对立,也造成国家认同分化,不利于命运共同体凝聚。

  蔡英文执政以来,不仅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及 “两岸一国”;更是宣称“对岸邻国论”、“两岸互不隶属论”。同时,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之“一边倒”战略,链结美国印太战略,成为围堵中国大陆的“马前卒”角色,甚至倡议勿存“疑美论”。

  尽管民进党在2022年11月台湾举行地方九合一选举大败,仅获取五席县市长,印证 “抗中保台”路线在地方选举中边际效用递减。选后至2024年初党内确实出现公开呼吁调整两岸论述及路线的议论,倡议以“和中保台”取代 “抗中保台”路线;然民进党两岸政策仍陷入“历史路径依赖”,随着2024年大选白热化,民进党再次重启 “抗中保台”路线 ,且此次选举在反中、抗中激烈程度及标签化反对党亲中、卖台情况甚于既往。

  首先,“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败虽渐形成“和中保台”氛围,但在二合一选举却又重新燃起“抗中保台”路线。民进党执政后公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当局欠缺共同政治基础,互动陷入螺旋敌意恶性循环,大陆对台军事威慑恐形成 “新常态化”。民进党在地方选举诉诸“抗中保台牌”失利,但在二合一选举,仍不断诉诸于“抗中保台”路线及“芒果干”意识进行政治危机集体总动员。

  民进党籍台湾领导人候选人赖清德,虽宣称遵循蔡英文两岸路线,包括“维持现状”、“两岸互不隶属”;但更提出“务实台独”、“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容许民进党官网登载宣称“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说法。同时,不承认“九二共识”,并标签化“九二共识”是“一国两制”,批判“一中原则”带来战争。赖清德两岸路线比蔡英文更为激进,对两岸和平稳定框架冲击及其危害性更大。民进党在“大选”中持续操作“抗中保台”路线,此极易激化大陆社会中华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情绪,致两岸民间社会缺乏对话机制,致武统声浪飙涨令台湾安全陷入战争边缘风险中。

  其次,大陆对台政策强调“硬的更硬、软得更软”,压制及怀柔、胡萝卜与棍棒兼具。前者包括坚持“九二共识”及 “反独促统”、“反台独、反干涉”,从既往强调反对台独、处置“台独”、遏制“台独”及挫败“台独”;从“三个任何”到“六个任何”;公布两波“台独”清单名册计十人。后者包括倡议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途径,坚持“融合渐统”、“融合和统”循序渐进策略,从既往提出“惠台31条”、“惠台26条”、“农林22条”措施;又提供台湾民众生活、学习、就业及创业的“同等待遇”。

  大陆一方面提出“反台独、反干涉”,加强军事演习规模、力度及威慑力量、频率,制约民进党从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到防止台湾走向“文化台独”、“柔性台独”及“渐进式台独”;防止美日国际势力干涉台海议题,避免“台湾问题国际化”,藉此产生“吓阻作用”。又提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途径,倡议“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特别是是倡议以福建作为两岸融合示范区,加强金厦漳泉、马福同城化及一日生活圈建构,倡议“新四通”(通水、通电、通气、通桥),以发挥“磁吸效应”。

  无论是小三通、通水、金厦大桥兴建或“新四通”实施,皆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及社会融合,强化两岸人民情感认同及文化认同,不仅促进“两岸一家亲”民族情感,也提升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透过两岸交流与合作形塑中国认同及中华民族主义。目前两岸融合亟需恢复经社文正常交流及合作,故“小三通”、两岸直航、陆客来台观光及陆生来台就学有其必要性。若能在台湾产生政党轮替后在适当时机逐步全面复常迈向常态化及正常化,符合普遍台湾社会民意共识认为两岸应加强对话与协商。

  复次,两岸关系受到中美、台海互动影响,美国宣称不支持“台独”制约台湾寻求“法理台独”倾向。台湾社会因蓝绿政党意识型态及两岸外交路线分歧,形成民进党采取“抗中保台”路线及“联美抗中”战略的“失衡”战略;与国民党主张台湾应走向“友美和陆”均衡战略相冲突。民进党提出勿存“疑美论”与国民党倡议勿成为“强国棋子说”,标志着蓝绿政党两岸政策及外交路线差异性。

  美国为维持其全球超强地位,实施印太战略拉拢台湾成为其所谓民主同盟,升高台湾遭遇战争之风险系数;民进党建构抗中保台路线,并以联美日抗中战略与美国印太战略相接轨。美国积极拉拢台湾作为其战略棋子及马前卒角色,而其“以台制中”策略试图“武装台湾”,在印太战略中发挥“联台制中”、 “以台耗中”效应;如同俄乌战争中,美国极力“联乌抗俄”、“以乌耗俄”,运用“代理人战争”以耗损俄罗斯的军事及经济力量。

  但美国公开倡议并不支持“台独”,也成为美寻求其国家利益之两岸政策底线,不致于因台湾社会激进独派寻求“法理台独”,而使中美两大国陷入“修习底德陷阱”。就此而论,为防止“台独”危害中美及台海关系,美籍学者葛来仪等教授公开倡议民进党应考虑冻结“公投台独党纲”,向大陆释出政治善意,避免一旦绿营持续执政将造成两岸关系之不稳定。

  再者,美国藉由通过一系列友台法案,强化民进党“联美抗中”筹码。例如通过《2023年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案》,当中有多项内容属加强美台军事合作。对台措施方面,多项友台政策以修正案形式纳入法案中,包括加强台湾震慑力《台湾和平及安全法》、容许美国会议员至台生活及工作《台湾友好法》,及监察美向台付运军备之《军备出口交付解决方案法》等。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审查的2024年国防授权法案是以台美军事合作为主,2023年国防授权法案则是总统拜登有权拨款提供台湾军援。

  众议院通过《台湾保证落实法案》,要求国务院定期检讨对台交往准则及每2年对国会提交报告。在非传统的安全议题上,众议院议员提出《不歧视台湾法案》、《台湾冲突吓阻法案》与《保护台湾法案》。另推动洽签台美“避免双重课税协定”(ADTA),协助解决双重课税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利基,鼓励更多台美双向投资及经贸合作。

  此外,美国会重申支持美防卫台,并批准美军印太司令部有权与台湾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要求拜登政府邀请台湾在2024年参加环太平洋军演,提升台准备能力等。可以说,国防授权等方案强化美国“联台制陆”反中路线力度,民进党当局采取一边倒“亲美路线”,致中美间竞合关系也会激化两岸间冲突。无庸置疑,台一旦充当美代理人及棋子角色,这将激化两岸军事对抗。

  第五,美台关系虽有实质性发展,但其发展有其局限性及天花板门坎。美国虽视台湾为围堵大陆的战略前沿,视大陆为战略竞争对手国,足以挑战美全球超强地位;2022年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曾引发大陆从六方面发动围台、锁台军演。又2023年蔡英文过境美国,与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会晤;赖清德过境美国,也引发大陆军事演习威慑及台湾推出中美洲会议。

  尽管民进党宣称现阶段为台美关系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且美总统拜登曾四度宣称协防台湾,但美国却未公开宣称出兵保护台湾、支持“台独”,及让台湾参与“印太经济框架”与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及“双边贸易协议”(BTA);而仅是与台湾签署“二十一世纪台美贸易倡议”。甚至台湾已迫于美国压力将台积电技术送到美本土设厂投资,电动车供应链也被迫“东向布局”,此恐减少台湾工作机会与降低台产业竞争力。

  同时,美国亦难允许台湾参与“四方安全会谈”(Quad )。此安全对话并无法完全发挥“亚洲版北约”作用,短期内仍是以“联合军演”和“象征性的战略合作”为首要。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大陆批判美国违反 “一中原则”及中美联合三公报,藉此“武装台湾”,与台湾形成某种形式的军事同盟关系,这强化民进党当局试图“倚美谋独”、“倚武拒统”诱因及动力。

  第六,国民党在地方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促进两岸城市交流、社会团体及政党间交流与对话。国民党籍台北市长蒋万安胜选后,续办沪台双城论坛及扩大两岸城市交流领域。台湾地区“九合一”地方选举结果民进党仅赢得五席,此恰恰印证推动“抗中保台”路线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国民党、民众党及无党籍主政地方治理型态,形成“蓝白无地方包围绿中央”战略态势,推动两岸城市交流、有效地方治理质量、社会团体交流、政党间对话及两岸和平稳定发展。

  国民党主政下两岸当局因认同“九二共识”,故能展开对话与协商,从而产生 “蓝白无执政地方”县市包围“绿执政中央”效应。蓝白无透过共同推动两岸城市交流及地方治理经验分享,取得两岸事务之话语权及主导权,致民进党两岸政策陷入被动、消极及反制困局中。蓝白阵营及无党籍拥有十七席县市长执政,占台地方政治版图高于四分之三,若从地方选举到中央层次选举能立基于 “九二共识”基础上,不仅可促进两岸地方城市交流及合作之质与量,也凸显台湾社会中地方与“中央”层级政府两岸政策具有严重冲突性,此一矛盾性预示着台湾两岸政策因政党政治存在变动可能性及契机。

  基本上,台北市在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由于国民党奉行“九二共识”及遵循马英九路线,这与民众党执政宣称“一五新观点”、“两岸一家亲”、“世界上没有两个中国”、“一个中国原本不是问题”及“了解及尊重大陆当局对一个中国坚持”,即能启动两岸城市交流。同时,大陆运用海峡论坛,广泛性与台湾社会各群体及地方县市进行意见交流、促进彼此合作。相对于国民党接受 “九二共识”,民众党仅承认“两岸一家亲”,蓝营两岸政策相对于白营更具积极性及开放性。

  进一步言之,未来国民党若能进一步参与或续办国共论坛,及民众党与大陆间进行政党交流,推动两岸社会团体参与海峡论坛及各种对话平台机制,即能扩大两岸政党、社会组织及公民社会对话及协商,促进了解及合作共创双赢。 “蓝白无”掌握大多数台湾地方执政后,促进两岸城市交流与合作领域、提升地方治理质量,缓和两岸关系敌对僵持。沪台双城论坛作为民进党主政下两岸城市交流平台,已然成为当前两岸最高级别对话平台,更加弥足珍惜。

  最后,两岸经贸发展正迈向关键转泪点,双方可能在“九二共识”基础重启对话,也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大陆商务部于2023年年4月展开对台贸易壁垒调查, 12月17日公布初步结果,认定台湾涉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相关规则,将中止或部分中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给予台湾的关税优惠。12月21日决定中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自2024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丙烯、对二甲苯等12个税目进口产品,中止适用ECFA协议税率,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Youtube频道《野电视94强》于12月21日发起网络民调,总有1.7万人参与,针对“请问你认为民进党敢废了ECFA吗?”题目,有79%民众表示, “不敢,民进党承受不起废ECFA后的经济损失!”。《ETtoday民调云》调查则也显示,有47.1%民众认为2024年若由赖清德当选,可能会让两岸经贸往来及人民交流变得更为倒退及关系恶化。

  大陆呼吁两岸双方可在“九二共识”基础,协商解决两岸经贸关系所遭遇各类问题。若未来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双方依然可就此协商,此意谓着原已生效中止12项石化业产品或可恢复零关税待遇。然若台湾选举继续选出倾向独立政党候选人,持续坚持“抗中保台”路线、“联美抗中”战略及积极参与美国印太战略,试图藉由“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继续进行两岸对抗,则此次涉及石化业12项取消关税减让应仅只是开始,未来不排除有扩大中止范围的可能性。

  普遍台湾民意显示,民众认为“和中保台”路线优于“抗中保台”,高达七成以上民意希望两岸重启对话与协商;认为应采取“友美和中”均衡战略而非 “联美抗中”失衡战略;应加强两岸交流及合作,全面进行两岸城市交流、政党及社会组织、产业领域对话,及全面开放小三通、直航或通桥,并拓展扩大化恢复两岸各领域交流,包括陆生来台就学及陆客来台观光。

  就此而论,台当局两岸政策受到政党轮替影响非常深远,既可能因支持“九二共识”政党执政,而重新启动对话理顺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框架;也可能面临两岸关系衰退,陷入“被战争”边缘风险中。从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产生“战争情境效应”检视,普遍台湾民众越来越不认为美国会完全支持台湾介入两岸战争,而是认为两岸应加强对话与协商。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