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束沐
台海巡部门2月14日粗暴执法、追逐碰撞大陆渔船导致2名同胞遇难的恶性事件发生以来,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两岸舆论高度关注并严厉质问民进党当局有无隐瞒,大陆家属团也在金门与台当局据理力争、追查真相。2·14事件虽是一起突发恶性事件,但这起事件是民进党八年来“抗中谋独”路线的必然产物,也反映了两岸关系结构性矛盾,同时暴露出闽台及厦金融合发展的短板和风险。
去年9月,大陆全文发布《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便捷闽台人员往来,发挥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融合发展示范效应等重要目标,是大陆创新国家统一路径、实践以融促统的重大政策。《意见》发布以来,台湾社会乐观其成,未见显著干扰或舆论攻击,反映了岛内“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主流民意以及金马民众“要融合”的心声。我们认为,以2·14恶性事件为鉴,要高度重视闽台融合发展的挑战,积极破解闽台融合深层次难题,推动厦金融合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民进党利用2·14恶性事件离间两岸同胞情感、塑造金门“抗中前线”敌我意识、破坏闽台融合民意基础、干扰厦金融合发展进程的政治企图昭然若揭,需要高度警惕。
2·14恶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民进党当局为将台单方面划定的所谓“禁止限制水域”,作为宣扬“两岸互不隶属”的“楚河汉界”,进而以高压粗暴方式对待大陆渔船、渔民,本质是“台独”分裂势力发起的一场法律战。事件发生后,民进党先是企图点燃岛内“反中”民粹,污蔑大陆渔民、侮辱遇难同胞,并策动纵容岛内媒体渲染大陆所谓“反台”民意,后是妖魔化大陆海警在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的依法正当行为,向台民众发起“只要出海就会被抓走”的认知作战。上述行径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台湾民众畏惧大陆、让金马民众拒斥融合,进而重塑两岸敌我意识。可见,在贯彻落实《意见》开局阶段,“台独”势力就利用一场撞船事件挑拨分化两岸民众感情,勾连外部势力介入破坏,妄图打断闽台融合进程的政治阴谋,需及时揭露。
第二,观察2·14事件各方面反应可知,岛内民意对金门长期存在“边陲意识”,但认识到金门特殊角色,金门当地民意则对民进党干扰两岸交流合作深恶痛绝,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引领厦金融合的积极因素。
闽台、厦金融合发展,既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也要自下而上的民意认同。在这一点上,从2·14恶性事件发生后,台湾本岛民意与金门在地民意的反应来看,可以充分感受到厦金和平交流、融合发展的民意基础仍然相当深厚。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岛内民意长期对金门存在“边陲意识”,当大陆全面“接管”厦金海域执法权后,“台独”势力无法挑起岛内民意反弹;其次,众多岛内有识之士深知金门对两岸和平的特殊角色和价值,在2·14事件发生后多次呼吁台当局授权金门“地方对地方”与大陆沟通处理;此外,金门各界民意对民进党当局政治炒作“2·14事件”强烈不满,对厦金合作前景与民间情感深感忧虑。上述民心民意特征清楚说明,闽台、厦金融合是民心所向、势不可挡,应抓住时机、迎难而上,让岛内同胞及金马乡亲真正感受到融合发展的和平红利。
第三,有效治理是深化融合的本质要求,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需主导“治理权”,以2·14事件后大陆在厦金海域常态化执法为契机,尽快塑造长治久安治理环境,为闽台“新四通”建设保驾护航。
作为台湾当局的海事行政执法部门,在两岸和平发展时期基于一中原则的沟通合作基础上,台海巡部门曾为维护有关海域作业秩序、保障两岸渔民权益发挥过一定有益作用。然而,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海巡部门沦为其错误两岸路线的执行者,其“治理”职能逐渐偏废乃至异化,如今已经变为两岸海上治理的障碍,2·14恶性事件便是例证。反观大陆,长期为台湾渔民作业、补给提供便利与服务,并积极参与海上救援,打击各种海上违法犯罪活动,事实上承担起有效治理的责任。随着两岸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治理思维将不断突出,“治理权”问题摆在台面。因此,未来推进闽台“新四通”建设等各项融合发展举措,更需要大陆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塑造长治久安的治理环境。
我们认为,从历史维度来看,2·14恶性事件是两岸关系融合与分离两股力量博弈斗争的“片段”,更是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融合统一稳步迈进的“节点”。无论该事件以何种方式收场,无论台当局未来会奉行何种两岸路线,大陆都会强势主导两岸完全统一进程,以加速推进闽台融合、牢牢掌握厦金融合的治理权作为开端。(香港《中评社》)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