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金华婺城:全面抗战初期的“东南文化名城”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3-19 15:54:53

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1942年金华沦陷期间,不到5万人口的婺城成为浙江及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刊物和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在婺城城乡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聚集在婺城的抗战文化团体有13个,报纸刊物有59种,抗战剧团有12个,书店有20多家。因此,抗战初期,婺城被人们誉为“东南文化名城”。

《浙江潮》等刊物

当时,同济大学、延安抗大、陕北公学、浙江大学等学校的一批爱国青年学生和知名文化名人纷纷来到婺城,开展救亡工作。他们积极开展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创办《浙江潮》等刊物,为婺城进步报刊撰稿,举办抗日救亡训练班,建立救亡组织、组织宣传队和抗日救国团。各抗日文化社团组织演剧团、歌咏队、宣传队,深入城乡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文化宣传。在婺城创办抗战书报供应社、金华书店等进步书店,不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而且成为共产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处,为掩护革命同志、向皖南新四军输送人员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团体活动中心旧址

1938年11月,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在婺城柴场巷15号成立,统一领导全省的文化工作。翌年3月17日,周恩来到金华视察抗战工作。其间,他在金华中学礼堂等处作了演讲,还分别接见了《东南战线》《浙江潮》《青年团结》等杂志的主编骆耕漠、邵荃麟等人,就刊物出版和宣传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对金华的抗日文化和统一战线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40年春,“东南文委”在金华成立,属中共中央东南局领导,书记邵荃麟,领导闽、浙、皖、赣地区的革命文化工作。

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文化名人和抗日救亡青年在金华斗鸡巷4号合影

婺城的抗战文化对教育、动员和组织浙江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斗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浙江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文章来源: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