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延安:伟大延安精神永远滋养初心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5-09 14:42:34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位于杨家岭的党的七大会址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14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这里参观。他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党的七大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集中概括了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人民日报》2015年2月17日

  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在延川生活期间,对延安精神有切身感悟,当年每到一次延安,心里都充满崇敬和激动。这次再到延安,仍让我深受教育。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98页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39—40页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从这时开始,一直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东渡黄河转向华北,中共中央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领导革命,前后历经12年5个月26天,史称“延安十三年”。中共中央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党中央刚到陕北,就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军事战略问题。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又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发生不久,驻延安的东北军向西安一带集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红军接管延安。中共中央机关随即于1937年1月13日由保安迁到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照耀中华民族前程的灯塔。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的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制定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方针、任务和政策。洛川会议是在全面抗战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决定,标志着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正式形成。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撰写了《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不仅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3个阶段,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并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从194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延安整风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取得巨大的成效,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的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结论。

  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全国代表大会。它总结了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七大还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国际国内形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出发,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巨大努力。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蒋介石自恃军力雄厚和有美国的支持,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中共中央于1946年3月19日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

  在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的杨家沟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报告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军事、经济纲领,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总结了人民军队作战的“十大军事原则”,确定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三大经济纲领。这就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

  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以“革命圣地”闻名于世,这里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全部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色。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不被任何险阻所吓倒,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1938年4月,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说:你们来此学习,“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

  延安之所以成为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广大知识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代表了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正确政治方向。广大青年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延安时期是抗战最艰难的岁月,但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多么恶劣,都没有吓倒共产党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情绪饱满,士气高昂,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正是这种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然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入思考中国革命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哲学、军事和政治著作。这些著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也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为了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我们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经过延安整风,全党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打破了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的迷信,扫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障碍,极大地推动了它的历史进程,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样,就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绝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和别国的经验。

  延安十三年间,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成熟,在党中央的各项重大决策中没有再出现大的失误。尽管这一时期,党依然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和极其艰苦的内部困难考验,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分析和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地把握各种历史机遇,及时调整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纠正党内存在的错误认识,始终保证党所领导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和发展。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它明确提出于延安时期。1939年2月,毛泽东在给张闻天的信中第一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说孔子的理论是“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随后,他陆续在一些公开场合和刊物中阐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蕴。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正是由于奉行这一宗旨,无论是党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清明政治生态。在延安,一个普通战士可以找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谈个人婚姻情况,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直接向毛泽东反映征购公粮问题。这种良好的风尚,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毛泽东曾经自豪地说:“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这与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贪污腐败、社会道德沦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延安的社会风气也给海外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到访延安的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写道:“至今为止,共产党在和国民党相形之下是光耀四射的。在国民党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洁白。在国民党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国民党压迫人民的地方,它给人民带来了救济。整个抗战时期该党用英明的领导,不仅抗击敌军,保护人民,而且使人民脱离古老的苦难,这样获得了威权。访问过中共区的人士似乎是逃脱了国民党的压迫,进入到光明的地区。”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在延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美的体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放区的军民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陕甘宁边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边区政府成立生产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产,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并号召种植经济作物,特别是纺织原料。

  这一时期,八路军三五九旅以“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雄心壮志,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在缺乏资金、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面动手开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一面勘察开辟地区,学习耕作技术,制作生产工具。从旅长王震到勤务员、随军家属,人人动手,开荒种地。经过不长时间,就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与此同时,在延安的党政军学各方面数万人,都投入到大生产高潮中。

  大生产运动不但改善了解放区军民的生活,战胜了严重的财经困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创造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1945年,毛泽东很自豪地说:“我们不能学国民党那样,自己不动手专靠外国人,连棉布这样的日用品也要依赖外国。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三)

  延安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百年历程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导、哺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前仆后继,不断前行,使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未来奋斗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永恒精神动力。

  1949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毛泽东就在致延安的复电中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一九三六年到一九四八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并提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