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学人钱穆在其《师友杂忆》中曾有这么一番记载,专述北大“狂人”刘文典先生:
“(刘)乘清华车赴校上课。有一年,余适与同车。其人有版本癖,在车中常手挟一书阅览,其书必属好版本。而又一手手持烟卷,烟屑随吸随长,车行摇动,手中烟屑不坠。万一坠落书上,烟熄未尽,岂不可戒。然叔雅似漫不在意。”
若单观此段,刘似是个不甚爱惜古书的烟鬼。常言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别看钱文里的刘文典难入大雅之堂,其实人家可是民国数得着的学术名角,他在《淮南子》《庄子》等古典上的造诣,堪称独步一时。古人治学能有精进,往往不离乎请益与自修。刘亦是如此,他之所以博洽多闻,实离不开身边师长之言传身教与自己的刻苦潜修。
刘文典能顺利步入学术堂奥,有3位名师点拨。首位师傅乃近代革命家陈独秀。刘早年进入安徽公学读书,陈也恰任教此地,于是刘得以充分领教其风采。陈上课海阔天空、激情四溢,时不时地就点评时政,臧否人物,刘文典最早的革命启蒙,始自陈之教导。
刘所处时代,正是新旧杂陈、学术递嬗之际,若说陈独秀是近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课老师,那么要想深得传统学术精义,恐怕还得依靠师傅带徒弟的老路子。从老师角度审视,他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一旦发现好的读书种子,不管其家庭、地位、年龄等因素,皆可纳入门下,这与当下教育体制颇为不同;从学生角度而言,如果真想拜某位德高望重、水平顶尖的大家为师,那就执弟子礼,必须恭恭敬敬、听从教诲。虽说传统模式陈旧,但确有其合理之处,老师尽心,学生用心,书卷气浓厚,铜臭味淡薄。刘文典便是依此路数拜入第二位恩师刘师培门下。据刘回忆,当时“请了一位排满排得最厉害的经学大师来当教员,这位先生是现代数一数二的鸿儒,经学、小学、文学都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他教人的方针只有八个字,就是‘寝馈许书,钻研萧选’”。“二刘”从此惺惺相惜。在刘师培的悉心教导之下,刘文典打定了“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读”的信念,常与《太平御览》《群书治要》《白氏六帖》《初学记》《意林》等为伴,致力于“追效昔人,示其稽古”。
刘所处时代,亦是革命兴起、改天换地之时,革命领袖孙、黄、宋等人常驻东京,指挥起义,章炳麟也赫然在列。此时的太炎先生,大名已声震华夏,冠盖亚洲,成为众多留日学生拜访求学的首选。初来乍到,刘文典经朋友介绍,去拜见章。略加寒暄,章问刘文典:“你从前拜过什么师?读过什么书?”刘明知他和本师刘师培先生已经翻脸交恶,但是又须如实道来,只好说:“我自幼从仪征刘先生读过《说文》《文选》。”章一听他是刘师培的学生,高兴极了,拉着他海阔天空谈了几个钟头,其间对刘师培的学问推崇备至。他忽然又想起来说:“是了,申叔对我提到过你。”可见,章太炎绝不会因人废学,此或即大师境界。从那天起,章门弟子阵容中又添了刘文典这么一位。在章门下,刘系统聆听《说文解字注》《音学五书》《广雅主疏证》,其经学、小学功底精进。
遍访名师后,刘融诸家之长,汇为一炉,形成自身治学特色。
首先,“一字之微,徵及万卷”。刘认为,治学“是个专门的业务,你要没有‘日思误书更是一适’的癖性,千万不要去尝试。得鱼忘筌,误了你自己,把‘己亥’改成‘三豕’,又害了别人”,因此做学问一定要做到严谨,不能望文生义,似是而非,只有态度严谨方能避免研究中的讹误。
其次,主张学术救国,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经世学风兴盛,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便是此中翘楚。他们主张研究当前的政治、经济、文化难题,由考据古代典籍路径着手,进而阐发自己的观点用于社会改革。刘文典深受影响,积极主张学术研究应该经世致用。“九· 一八”事变后,为了唤醒国人爱国意识,刘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从历史渊源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背景。如《独立评论》杂志连载了刘文典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发动机》一文,指出日本是“举国一致,定要吞并中国和亚细亚洲,以尽大和民族的天职,实现‘王道正直’的大理想”,欧美各国只是“想吸点膏血,赚我们几文,唯有日本除了要金钱和物质之外,还处心积虑要在我们的头上施行‘王道’”。傅斯年对此论甚为赞赏:“刘叔雅先生之《日本侵略中国之发动机》,这是一篇值得国人永久注意的文章。”
再次,倡导中西汇通。清末民国,一味崇古与全盘西化之风于学界流行。用刘文典的话,即学者“始终把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看得和西洋近代的学术思想是个对峙的匹敌,硬要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往一起拉拢,既忘却本国学术的价值,把别国学术的价值又没有看清楚,所以费了老大的气力,其结果还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徒劳”。故贬中抬西,或扬中抑西,皆非明智:“如果读了(古书)只能据以推定当时科学程度已经很高,对他表示相当的崇敬,要是因此就说中国古代科学高于西洋的今日那就和那些妄人看见有书上说墨子造过飞鸢,说他会造飞艇飞机都是一般的说梦话。”刘主张真正的中西学术沟通应是“要有那些好学深思之士,具有综观世界各系文明的眼光,去了好虚体面的客气,晓得了近世科学的方法、性质、价值,明白了学术之历史的发达路径,把中西学术作个比较研究,求两系文明的化合,这倒是学界一种绝大的胜业,要照这样的沟通,中国的玄学、心学、政治哲学、人生哲学,可以和西洋学术沟通的处所多着哩”。对于中西学术的互相沟通,刘文典身体力行,主政清华大学中文系期间,刘曾尝试将中文系课程的设置仿照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英文系的模式,以加强中西汇通。
陈独秀的革命豪情、刘师培的学术功底,加上章太炎的魏晋风度,刘文典一一耳闻目睹,又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有这3位名师的真元之气护体罩身,刘文典学问焉能不佳?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