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17 18:39:17

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的身体有了毛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重了还要动手术。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必须抓紧治。如果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正所谓‘禁微则易,救末者难’。”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出自南北朝时期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夫坏崖破岩之水,源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丁鸿用坏崖破岩的涓涓之水和干云蔽日的葱青之木勾勒出自然万物形成、发展、衰亡的生命景观,更关键的是蕴藏于其中的事物发展规律。

“微”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是“微,隐行也。”《辞海》解释“细,小,稍”。“微”本字是去掉双人旁之后的字,中间那部分是人形上有头发飞舞,右边大意是以手捋发。一根根的头发当然是不容易看清楚的,这就是“细微”隐晦义的由来。在我国古代,用“微”强调或凸显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故事很多。从《管子·霸言》“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到汉刘向《说苑》告诫“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再到丁鸿谏言的“禁微则易,救末者难”等警句,无不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发展量变质变客观规律的把握,无不彰显了防微杜渐、慎独慎微的中国智慧。

做到防微杜渐、慎独慎微,是自胜之功,正所谓“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奉命剿灭山贼。出征前,他给弟子薛侃写信道:“尝寄书仕德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破心中贼之所以难,是因为外界对人的行为和思想施加的影响终究有限,要想根除恶念、清正自守,还是要靠自我约束。老子《道德经》所谓“自胜者强”,正是因为自胜者有强大的自制力,因此能干事、能成事。

自律是靠自身约束的柔性方式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而他律则是强制性守纪保证。在不良之事于细微之时靠着意念真诚、自我约束的信念坚定,但还要靠他者的监督和用发展的眼光及时掐灭“小恶”苗头在萌芽之际,做到悬崖勒马、正心明道。如若做不到“禁微”,在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不加以制止就会酿成大祸,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象箸之忧”的故事了。

箕子,商朝最后一位君王商纣王的宗亲,他看到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害怕。箕子认为,“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但因纣王的昏庸不能听取箕子的谏言,而在其后五年周国征伐纣王时,纣王自焚于摘星楼,商灭亡。箕子“畏其卒,故怖其始”,反映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也说明了强有力制约的重要性。

无病早防,小病早医易制,突出“源头治理”,但越过事物萌芽、发展阶段,最终至“末者”,酿成难救的大错,就要加强“末端治理”,正所谓“治已病”。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则将医生分为上中下三等,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医术最高超的医生治疗的是尚未发病之时的身体,即“未病”;医术次之的医生是治疗即将发病之时的身体,即“欲病”;医术最不精明的医生是治疗已经发病时的身体,即“已病”。此中医理论在强调治“未病”重要性的同时,也指出治“已病”的紧迫性。一次魏文王在问其兄弟三人的医术时,扁鹊回答:“长兄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中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小隐患转化成大风险、小管涌变成大塌方的道理从来都是“知者容易,行者难”。因此,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不仅应当具备防微杜渐、慎独慎微的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惕,更要有禁于未然的眼光和行动。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