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显著特征,这在史前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1986年,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在《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一文中,提出中国史前文化的“重瓣花朵说”,论证了中国史前文化已形成重瓣花朵式的分层次向心结构。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一朵巨大的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山东文化区、长江中游区、江浙文化区是花瓣,各文化区彼此相联而又各具特色,中原文化区更是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也向周边文化区进行文化辐射。
“重瓣花朵说”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及其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从史前文化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基础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而通过新石器时期中原文化区这个花心的发展演变,可以窥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一些史前文化印记。
从考古学的视角来看,中原地区的文化谱系大致经历了磁山—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的主脉络。磁山—裴李岗文化形成于距今约9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发现,在距今约9000—7000年前的前仰韶文化时期,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均发展了早期农业,出现了房屋与窖穴的定居聚落,以及石斧、石铲、石磨盘、石磨棒、炊煮陶器等农业生产和粮食加工工具。尤其是裴李岗文化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遗址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发掘了数十座房址和数百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炭化稻,以及刻有符号的龟甲和鹤类翅骨制作的骨笛。这表明这一时期不仅形成了规模较为可观的聚落,也出现了社会分工和文明起源的端倪。同属仰韶文化源头的河北磁山文化,也发掘了面积可观的聚落群遗址,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家畜骸骨和窖穴堆积的大量粟灰。这一时期,磁山—裴李岗文化的粟作技术已经扩展至西辽河流域和黄河大部分地区,制陶、骨笛、石器制作、龟甲契刻等文化因素影响至渭河流域、汉水上游、冀南豫北以及黄河下游的海岱地区。尤其是受到中原地区裴李岗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国大部地区文化已存在一定的交流联系,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
在距今约7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均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人口数量(聚落数量)显著增多,聚落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以红底黑彩花瓣纹彩陶著称的仰韶文化,聚落数量多达5000多处,聚落规模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农业经济和手工业高度发达,社会结构逐渐复杂化。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是早期中华文化圈的核心来源,形成于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整合,花瓣纹彩陶的影响辐射范围甚广,东至海岱、西达甘青、北逾燕山、南抵江湘甚至远至蒙古高原,基本覆盖了后世中华文明的主体区域,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化共同体。在仰韶文化后期,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贫富分化、聚落分化和阶层分化现象,甚或已经具备了“古国”的早期形态,点燃了文明时代的第一缕曙光。而仰韶文化本身也是“多元一体”融合而成的文化,其源头包括河南裴李岗文化、河北磁山文化、陕西老官台文化(甘肃大地湾文化),同时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吸收着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比如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中的玉器制作、长江中游彭头山文化的稻作农业等。
距今约5000—4500年前的铜石并用时代,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冶铸术、石器制作技术(管钻法和切割法)、制陶工艺(快轮制陶)、建筑技术、玉器加工等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出现了掌管公共事务和军事指挥权的领导阶层,形成了阶级、王权、都邑等文明形态的产物。阶级的出现和都邑的产生,既反映了该时期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显著增多、聚落规模扩大,也反映出社会分化严重、聚落(群)间关系复杂化以及战争的频发。超大型中心聚落是该时期由原始无阶级社会逐步过渡到阶级社会的标志性产物,聚落群内部以及聚落群之间出现了统治与被统治的政治因素,史前中国已经开始步入“天下万国”的古国时代。整体而言,这一时期正经历着中国史前社会的大转型: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转型、从无阶级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型、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从原始社会向王权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基本上同步发生在中国的大部分区域,延续着中国早期文明整体性发展的步调。
进入古国时代(距今约5800—3800年)之后的中原龙山文化,是融合吸收仰韶后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西辽河小河沿文化、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等诸多文化因素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包括王湾三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陶寺文化以及客省庄二期文化等在内的中原龙山诸文化,更显著地呈现出“一体”与“多元”相结合的特征。该时期的中心聚落面积通常可达几百万平方米,比如陶寺古城约300万平方米、石峁古城400多万平方米、瓦店古城100万平方米。这一时期的中原诸龙山文化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城墙等防御设施的加固、箭镞等武器的进步、掌握军事权力的王权出现,都是这一时期文化激烈竞争的明证。在古国时代晚期(距今约3800年),中原龙山文化在剧烈动荡中完成了一系列重组整合,并在广泛吸收周围各种文化先进因素的基础上,诞生了二里头文化,为日后璀璨的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基,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主导、整合其他地方文化的新阶段——王朝时代。
纵观中国史前时代,中原文化在自我发展辐射周边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借鉴四面八方的先进文化因素,才造就了中原地区在史前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并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