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17 18:48:33

自17、18世纪以来,从白人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以后,就一直费尽心思解决三个所谓的“印第安人问题”:第一,经济上如何更好地掠夺印第安人手中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这构成了数百年来印白两族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文化上如何对印第安人进行同化;第三,政治上如何有效控制印第安人及其部落,以保证前两个问题的顺利解决。

直到19世纪末以前,美国社会一直在不断探索其解决方案。美国建国后通过缔结条约、驱逐迁徙、发动讨伐杀戮印第安人战争、建立印第安人保留地等一系列措施,不断蚕食和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随着1830年臭名昭著的《印第安人迁移法》的实施,印第安人被强制赶到保留地。该法案更从法律上剥夺了印第安人部落在美国东部居住的权利,迫使约10万印第安人迁移至密西西比河以西。迁徙开始于炎炎夏日,历经气温达到零下的冬天,每日徒步16英里,成千上万人因饥寒交迫、劳累过度或疾病瘟疫死于途中,印第安人口数量锐减,强迁之路化为“血泪之路”。拒绝迁移的部落则被美国政府发兵征讨、暴力迫迁甚至屠杀。19世纪中叶,几乎所有印第安人都被驱赶到了密西西比河以西,政府把他们强制安排在原住民保留地内生活。

随着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绝大部分印第安人的土地已经落入白人手中,他们掠夺印第安人土地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多地夺取其剩余土地,彻底解决所谓“印第安人问题”。美国政府为此而祭出了强制同化的“法宝”。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美国政府在19世纪后期,以国会通过的、罔顾印第安人利益和诉求的《道斯法案》为依托,主要采取了三项举措:通过土地私有化运动,解散保留地,推动印第安人向农业定居方向转化;进一步剥夺部落权限,赋予印第安人公民权,减弱甚至消除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发展教育,推行所谓“文明开化”,根除印第安人的族群意识和部落认同。

以掠夺印第安人剩余土地为宗旨的《道斯法案》

随着美国现代化的扩张,美国西部可供开发的土地却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白人种族主义者又盯上了印第安人保留地。西部诸州对国会不断施加压力,要求肢解印第安人保留地,将印第安人赶出其最后的庇佑地,将剩余土地向白人定居者开放。

1887年美国国会《道斯法案》主要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道斯法案》第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土地私有制代替部落所有制。授权美国总统解散作为法律实体的印第安部落,将部落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作为“个人份地”分配给部落中的居住者;联邦政府对所分配的土地保有25年托管权,在托管期内,印第安人不得将其土地出售或转让。

份地制是对印第安人推行强制同化政策的第一步,它首先是为了夺取后者的剩余土地。1887年《道斯法案》颁布之时,印第安人拥有1.38亿英亩土地,到1933年印第安新政推行之初,印第安人拥有的土地仅剩下4700万英亩,他们总计丧失了9100万英亩土地。其次,作为强制同化措施,私有化运动的目的还在于摧毁土著部落体制,以“解放”印第安人的名义,使之被迫接受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当时弥漫全美的白人种族主义偏见的氛围下,印第安人经常处于紧张、沮丧和恐惧之中,逐渐丧失了信心和希望。最后,从执行后果看,份地制剥夺了印第安人仅剩的大片土地,使得他们赖以依存的家园和经济基础丧失殆尽,造成普遍贫困,部落结构松散,前途黯淡。更为严重的是,它“破坏了印第安人的部落体制和族裔传统,瓦解了印第安人保留地,导致印第安人作为一个独特族裔正在从美国社会中迅速消失”。部落土地所有制的废除使印第安社会解体,部落权威遭受沉重打击。印第安人成为美国现代化道路上的牺牲品。

以消除印第安人身份认同为目的的公民权授予

如果说《道斯法案》“土地私有化”举措,是美国政府欲从经济层面试图以土地分配的形式,来摧毁印第安人保留地进而瓦解其部落的话,赋予印第安人公民权则是美国政府从个体身份认同层面,通过减弱甚至消除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来瓦解印第安部落。

《道斯法案》第二项重要内容是有条件地授予印第安人美国“公民”权。法案规定,凡接受土地分配和脱离其所在部落,接受“文明教化”的印第安人都将被授予公民资格。虽然美国社会在此前曾经零星授予过一些部落成员公民权,但直到《道斯法案》颁布后才开始大规模向印第安人授予公民权。《道斯法案》的第六款规定:“凡获得了分配的土地,出生在美国领土之内的每一个印第安人……只要脱离其所在印第安人部落,单独生活,适应文明生活的习惯,就可以宣布他是美国公民,赋予公民所享有一切权利、特权和豁免权。”根据该法的规定,凡是接受份地的印第安人或者自愿与部落脱离关系、离开保留地并接受所谓文明生活方式的印第安人,都可以被授予公民权。

但是显而易见的是,照此规定,被认定为“混血”的原住民必须放弃部落地位,其他人也被“去部落化”,极大地损害了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印第安人获得美国公民权的代价,是必须放弃本该享有的土著居民权利。可见,美国政府这一举措的真正意图是,通过全面强加给印第安人美国“公民”身份,让其脱离部落进而瓦解部落。

旨在根除印第安人族群意识的寄宿学校

《道斯法案》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强制“文明开化”。联邦政府在经部落同意后,有权将分配后剩余的土地按每份160英亩为单位出售给白人定居者,出售土地所得的资金由联邦政府保管,用于对印第安人的所谓教育和“文明开化”。教育是作为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现强制同化的重要手段。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推行同化教育,根除印第安人的族群意识和部落认同,接受所谓的美国社会“文明”。在此过程中,臭名昭著的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是一个重要载体。

1875年,内战退伍老兵亨利·普拉特将在马恩堡监狱中改造犯人的那套理论挪用到印第安儿童的教育之中。普拉特认为要实现对印第安人的文化同化,就必须摧毁他们原有的社会体系和部落组织,并将他们纳入白人“文明社会”的认知体系。普拉特最初利用汉普顿学院招收印第安学生,进行教育,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美国国会在1879年授权普拉特创办一所新的规模更大的印第安学校,这便是著名的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这是美国政府所创办的第一所保留地外的印第安寄宿学校,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印第安寄宿学校。19世纪后期,大规模的印第安同化教育运动普遍开展起来,成为美国社会强制同化印第安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00年,学校数量增加到307个,在校学生达到26451人。这其中寄宿学校153个,在校学生19810人,成为印第安教育的主力。根据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治愈联盟报告显示,历史上全美共有367家寄宿学校,至1925年,60889名印第安儿童被迫就学。

在寄宿学校里,美国禁止印第安儿童讲民族语言、着民族服装、实施民族活动,抹去其语言、文化和身份认同,实施文化灭绝。寄宿学校彻底否定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严禁学生穿着民族服饰,男性学生被强制剪去象征印第安人勇气和自豪的长辫,女生则被迫换上符合白人审美标准的裙装。学生在校内只允许用英语交流,禁止使用印第安方言,违反者将受到严厉责罚。寄宿学校作为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种族屠戮的延伸,披着文明开化的外衣,对印第安人进行同化教育,企图使他们远离部族传统,否定自身的民族性,同化进白人主流社会。然而,在当时弥漫的白人种族主义社会氛围下,这些受教育的印第安人游走于社会边缘,无法在主流社会中构建起真正的身份认同。

此外,印第安儿童在校饱受折磨,部分因饥饿、疾病和虐待死亡。许多学校由于缺乏资金,设备简陋,宿舍拥挤,更缺少对印第安人理解和友善的教师,印第安儿童在寄宿学校身心都受到严重摧残,甚至有些儿童因为恶劣的校园环境和医疗条件而死亡。如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在1887年时拥有在校学生637人,竟然有21人在学校死亡。此外,虽然许多印第安儿童被迫加入了寄宿学校,但能够毕业的为数不多。如汉普顿工业学校总共招收了1388名印第安学生,毕业的只有160人。在普拉特主持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的24年间,总共只有158名学生从这个学校毕业。

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政府对于强制同化印第安文化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1923年,约翰·科利尔对于印第安事务署的工作批评道:“印第安事务的管理是整个国家的耻辱,其政策的设计目标是掠夺印第安人的财产,毁灭其文化,并最终灭绝印第安人。”

1933年,约翰·科利尔出任印第安事务署主管以后,推行印第安新政,倡导回归印第安传统。至此,此前历届政府所推行的有组织地对印第安人的同化政策告一段落。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