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铭印华东革命烈士的丰功殊勋—— 华 东 革 命 烈 士 纪 念 塔 碑 文 敬 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26 20:33:57

  

  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内。塔身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的塔名,下方镌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碑文如下:

  自一九二五年第一次大革命到一九四九年山东全境解放的二十五年间,我们的革命先烈——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的在秘密工作中教育群众、领导群众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因被捕而慷慨就义,有的在八年抗日战争与四年的解放战争中,英勇战斗杀身成仁。不论革命的高潮与低潮时期,在山东的革命战士配合全国的革命健儿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艰苦奋斗、前仆后继,卒能以英雄的碧血,争取到今天人民大革命的全国胜利,此种伟大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其丰功殊勋,铭印在我们千百万人民的脑海里,子孙万代,永世不忘。本省特于济南、青岛、徐州、烟台、临沂建塔建堂五处,以志纪念,籍表先烈绩业于万一。

  山东省人民政府一九五零年七月一日碑文主题鲜明、行文朴实、意蕴深远,至今仍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毛泽东亲自题写“革命烈士纪念塔”塔名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地区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纪念性建筑群和纪念园林。1949年2月,由中共中央华东局提议,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临沂兴建大型烈士陵园。同年4月奠基,次年主体工程相继落成。主体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等组成,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风格为仿古建筑。1986年10月,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纪念塔是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于1949年4月28日奠基,1950年5月1日落成,毛泽东亲笔为革命烈士纪念塔题写塔名“革命烈士纪念塔”,手稿存放于国家档案馆。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位置,与南大门、纪念堂、北大门在同一中轴线上,与革命烈士纪念堂为陵园初建时的两大主题建筑。塔高45米,塔的建筑形式为五角亭柱式(亦称五角立体塔型),全部由花岗石、石灰石、钢骨水泥构成,分为塔台、塔身、塔顶三部分。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周镶有大小石碑10块,镌刻着山东省人民政府建塔碑文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在题词碑的上方镶有5幅石质浮雕,反映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消灭国民党军整编第74师的战争场景。10根石柱的顶端,塑有10组工农兵青妇“支前拥军”“站岗生产”“参军参战”“支援战争”的人物形象。整个革命烈士纪念塔的构造,突显了“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的鲜明主题。

  “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

  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山东小延安”。早在1927年至1929年间就点燃了革命烽火,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于1932年至1933年间,先后爆发了震动全国的日照、沂水、苍山等暴动,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的旗号。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和八路军第一纵队的指挥机关都驻在沂蒙山区。1940年,山东省的省级政权机关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抗日作战2.6万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先后在这里组建,领导华东军民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

  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有140万群众参军支前,3万沂蒙优秀儿女献身疆场。仅就解放战争而言,沂蒙支前民工就达1018523人,支前小推车达到了314279辆,担架60397副,涌现出“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等许多支前英雄群体和个人。陈毅曾经很形象地比喻:“淮海战役是沂蒙老区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同时他又说:“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充分肯定了沂蒙老区人民对革命的巨大贡献。

  “丰功殊勋,铭印在我们千百万人民的脑海里”

  华东革命烈士纪念塔矗立于苍松翠柏间,短短不到300字的碑文向人们诉说着沂蒙大地的红色历史和英雄故事,昭示着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一方面,缅怀纪念“伟大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丰功殊勋。从大革命时期到山东全境解放的25年间,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在沂蒙这块英雄的土地上。在沂蒙山区牺牲以及沂蒙人在外地牺牲共62576位革命烈士,其中县团级以上烈士372名,沂蒙籍烈士3万余名,包括汉斯·希伯、陈明与辛锐夫妇、罗炳辉、王麓水、常恩多、刘炎、张元寿等革命烈士。正是这些革命烈士在革命斗争中“慷慨就义”或“杀身成仁”的大无畏英雄主义表现,才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山东全境的解放和人民大革命的全国胜利。这种“丰功殊勋”,正如碑文所记:“铭印在我们千百万人民的脑海里,子孙万代,永世不忘。”

  另一方面,继承发扬“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然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有“革命的高潮与低潮时期”,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秘密工作战线“教育群众、领导群众”作坚决的斗争,还是正面的英勇战斗,“在山东的革命战士配合全国的革命健儿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艰苦奋斗、前仆后继”,才实现了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目标,同时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我们要继承革命烈士“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光辉遗志,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将其转化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际行动,从革命英雄身上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