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思故台上忆忠魂——许昌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7-28 10:54:56

  

  许昌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坐落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占地63.6亩。陵园纪念广场东西中轴线上矗立着一座高29.6米的纪念碑,外形是两支汉阳造步枪造型,象征着解放许昌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劲旅。碑体正面镌刻着朱德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底座刻有2017年重修许昌烈士陵园时的碑文,全文如下:

  中原腹地,汉魏故都。近代以来,英雄辈出,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出许昌历史的新篇章。其光辉业绩,与天地同在;其革命精神,与日月同辉。

  辛亥革命时期,许昌的仁人志士为灭帝制、求共和慷慨赴义;大革命时期,许昌的优秀儿女为援五卅、助北伐血洒桑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许昌的先锋英华为劳苦大众翻身解放暴动司堂、浴血中原;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将士为固守许昌城、抗击日寇野蛮侵略喋血沙场;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子弟兵为六次解放许昌、建立新政权不畏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英烈楷模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献出生命。长河悠悠,逝者如斯,掬滴撮要,实难胜表。

  适逢盛世,慎终追远。为旌表先烈,垂训来者,乃重修陵园,以慰英灵。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许昌市委

  许昌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七年九月三十日

  碑文高度概括了许昌在近代以来英勇斗争、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生动讲述了英雄先烈为了谋解放幸福、求和平美满前仆后继、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对烈士的崇高敬意。相传西汉时期灌夫曾在许昌修筑思故台,登高遥望寄托思乡之情。如今敬读许昌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更让人对英烈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许昌10万余名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参加反帝斗争。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许昌县农民运动发展迅速,不仅成立了许昌县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团,还牵头成立了河南省农民协会。中共许昌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积极组织农民协会配合北伐军作战,造成京汉铁路中断,使奉军行动受阻,被迫从许昌往北溃退。

  1928年2月12日,在中共许昌县委书记李杜、县委委员薛朝立等人领导下,司堂村及周边村庄的2000多贫苦农民高举工农革命军大旗,举行农民暴动,杀土豪、焚地契、开仓分粮,引起国民党反动势力和土豪劣绅的恐慌。2月15日,国民党许昌县当局调集两个团的兵力,对参加暴动的农民进行屠杀和迫害,先后有100多名暴动骨干被逮捕,105名暴动骨干及其家属惨遭杀害。由于叛徒告密,转移到开封开展地下工作的薛朝立不幸被捕入狱,并于1929年9月壮烈牺牲。司堂农民暴动打响了豫中农民暴动第一枪,在河南农民革命运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年上海《申报》发表“共产党武装占领许昌西北乡一带”的消息,轰动全国。

  1944年,侵华日军为打通平汉铁路南段,发动了河南会战。许昌是平汉铁路中段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重要。日军在飞机、大炮和坦克的掩护下,从北、西、南三面同时向许昌发动进攻。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9师爱国官兵,在师长吕公良带领下浴血奋战,并通电全国,决心抗战到底,誓与许昌共存亡。终因实力悬殊,许昌城被日军攻破,吕公良和2000多名官兵战死沙场,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虏、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

  解放战争时期,许昌是国民党军的重要屯兵站和军事物资补给站。为了切断敌人的补给线,1947年12月,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发起平汉路战役,三纵奉命破击官亭至许昌段铁路,于12月14日夜发起总攻。

  许昌城城墙高约两丈,护城河宽约五六丈且水深一丈有余,城门处的桥梁是进城必经之地。西门外有一座木桥,是进入西门的唯一道路。第23团担负主攻西门的任务,纵队首长命令要确保这座桥决不能让敌人破坏,同时想尽一切办法集中火力攻破城门外的敌地堡,摧毁敌人火力点。3营8连指导员李华带领爆破队趁着夜色越过护城河后,连续进行了4次爆破,仅仅用了8分钟就炸开了西城门。副连长杨佩山带领30名突击队员,在炮火的掩护下跨过独木桥,没等敌人发现便攀上了城楼。紧跟着,8连战士全部突进许昌城内。王明杰、吴之习、陈祖德、宋玉华等战士占领了城头上第一个碉堡,缴获了两挺机枪及100多颗手榴弹,依托这个碉堡打退数十倍的敌军4次夹击,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保证了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冲进许昌城。某团2连2班更以生动的“战场喊话”使敌人一个完整的战斗连一枪未放即放下了武器。该团排长夏登高带领一个班在城墙上冲破敌火力网,接连攻下40个地堡,打垮了敌人的两次反冲锋,生俘40余名敌军,全班无一伤亡。经过1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共毙俘敌官兵70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1947年12月2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以《解放许昌的勇士们》为题,称赞此举为“解放军英勇机智以少胜众之范例”。

  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形势需要,从1947年12月到1948年6月7日,我军攻克许昌后又多次短暂撤离,先后6次解放许昌,形成了“六进五出”的“拉锯”局面,彻底打乱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全面防御体系。在6次解放许昌的战斗中,宋左年、李启忠、赵宝金等许多年轻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值得告慰他们的是:他们付出生命得来的许昌解放,使豫皖苏解放区和豫西解放区连成一片,彻底切断了中原之敌的南北联系,为我军在中原战场上更主动地歼灭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