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揭秘民国三大名门望族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8-18 13:59:22

提起“名门望族”,就会令人肃然起敬。所谓“望族”,是指拥有非凡的文明成就、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家族。他们不仅事业有成,更重视精神财富积累,对后代言传身教,故能长盛不衰,他们的成就与传奇总能激励普通人奋起进取。

民国至今,对中华人文精神做出重大贡献的望族不少,其中名声最大的前三名则是江苏无锡的钱家、江西修水的陈家、河南唐河的冯家。钱家拥有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三大科学家,和钱基博、钱穆、钱锺书三大鸿儒;陈家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陈衡恪、陈封怀五位名士,冯家则以冯友兰、冯沅君、宗璞“一门三杰”闻名于世。

钱家:利在天下必谋之

钱氏家族的声望源远流长,相传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后嗣。钱镠祖孙三代、五位国君,以其卓越治理使吴越国富甲江南。钱镠后将其三十三个儿子派往江浙各州,使钱氏家族很快繁衍开来。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众多状元、无数进士。宋明以后尤其是明清时代,钱氏家族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如宋代的钱昆、钱易;明代的钱士开、钱谦益,清代的钱大昕、钱名世、钱曾、钱坫、钱鲁斯等。海外学者也曾对钱镠家族文人群体的形成和成就做过深入研究。民国年间的《钱氏家乘》记载,国内有迹可循的钱氏宗脉有一百多支。

至现代,除“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近代力学奠基人钱伟长和“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和国学大师钱基博、著名教育家和历史学家钱穆、著名学者兼作家钱锺书外,钱家还出了水利专家钱正英、著名外交家钱其琛、台湾社会活动家钱复、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等等。钱氏后裔人才辈出,遍布全球,仅当代国内外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这个由优秀人文渊源贯穿至今的大家族,实在令人敬佩有加。

令人惊奇的还有钱氏家族中杰出的“父子檔”:钱基博、钱锺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矩、钱永健父子等等。二○○八年,钱永健与日、美两位科学家共同荣膺诺贝尔化学奖。曾任美国波音公司总工程师的杰出空气动力学家钱永健是钱学矩的儿子,钱学矩是钱学森的堂弟。钱永健的哥哥钱永佑是神经生物学家,兄弟俩十几年前就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绵延一千多年的钱氏家族何以如此兴旺发达、彪炳于世?记得二○○八年六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陈家:人文渊源好传统

位于江西修水县桃里的“陈家老屋”,是又一个著名的人文世家。这个显赫家庭因诞生了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三代名士而闻名遐迩。

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在晚清时期领导了颇有影响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树的封疆大吏;陈宝箴是晚清维新派名臣。一八五二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一八九五年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创立《湘学报》,堪称“封疆大吏”中惟一倾向维新变法的风云人物。

陈三立,维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爱国诗人;陈三立乃近代“同光体”(指“同治”、“光绪”两个年号)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自幼聪慧博学,洒脱而不媚俗。常以诗会友,自谓“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有“吏部诗名满海内”之誉的陈三立不问政治,但为人正直,富有民族气节,为社会兴利不遗余力。他在家乡创办新学,让出私宅作课堂,延聘外国教师,开设英语及数、理、化新课目;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还主持正义、为民请命,将地方上的恶霸及贪腐官员绳之以法。

陈寅恪,学贯中西,曾留学日本、德国、法国、瑞士和美国,在哈佛大学,他与吴宓、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一九二六年,三十六岁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应聘为清华研究院导师,被誉为“清华三巨头”。一九二九年他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为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吴宓说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则对人说“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作为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寅恪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除陈寅恪外,陈三立长子陈衡恪是近代著名画家,时与齐白石齐名,还擅长篆刻、书法、诗文;而陈衡恪次子陈封怀是著名植物学家。“陈门五杰”成为修水人的骄傲。出于对近年来“陈寅恪热”的关注,笔者今夏专程赴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桃里“陈家老屋”参观,这座东西长百米、坐南朝北的明清徽居大宅院,气派不凡,蔚为壮观。正厅中央悬挂陈门五杰的画像,卧室、客厅、书房、茅房等古色古香,门外还保留大片良田,江南耕读世家之貌历历在目。

冯家:书香门第重学养

河南省唐河的冯氏家族,出自桐柏山麓的唐河县祁仪镇,这里位于豫鄂两省交界处,濒临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和武汉三镇,山青水秀。此地传承黄河文明脉络,又浸润长江文化气息,堪称得风气之先的“风水宝地”。

冯家是个家学渊源的书香门第,冯友兰祖父冯玉文擅长诗文,遗有《梅村诗稿》一部。父亲冯台异也崇尚文学,着有《复斋诗集》。伯父冯云异和叔父冯汉异均为学富五车的秀才,都有诗文传世,冯家自来注重教育,无论男女,小孩子七岁一律上学,接受私塾教育。而冯家又颠覆了“复古”式的私塾,思想开放,引进新学。冯友兰从小就读《地球韵言》一类新书。冯友兰与弟弟冯景兰、妹妹冯沅君学业优异,上世纪二十年代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后又出国留学,有“唐河三杰”之誉。

冯家家学渊源,子女皆好学上进,名声远播。冯友兰的姑妈冯士钧,是一位天才女诗人,可惜英年早逝,只留下一部诗稿《梅花窗诗草》。冯友兰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享誉“一代宗师”;冯景兰为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者;冯沅君是文学史家、五四时期先锋女作家、新中国首位女性一级教授。冯友兰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大多学有所长各有建树。冯友兰的长子、美籍华人冯锺辽,如今是享誉全美的工业锅炉专家。冯友兰之女──宗璞是冯家第三代才女的代表。她自幼受家学熏陶,随父住在未名湖畔燕南园,十六岁开始发表作品,一九五一年毕业于清华英语系,后任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其名著《红豆》,文笔细腻委婉,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近年来她抱病创作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其中《东藏记》获茅盾文学奖,堪称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学者型作家。

今天,“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家巨匠?──正在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是啊,我们的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细想之,不妨从无锡钱家、修水陈家与唐河冯家寻求答案。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和文化史。如何继承、发扬三大望族的血脉渊源与人文精神,意义深刻呢!

(摘编自香港《大公报》 文/马承钧)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