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唐永红:认清“台独史观” 予以有效反制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媒体链接      2024-08-21 09:09:41

  (记者 袁晓麦)以“铸牢民族认同 共促民族复兴”为主题的2024年两岸关系研讨会日前在山东青岛举行。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唐永红主题发言时指出,认清“台独史观”的建构方式与危害程度,是予以有效反制的前提。

  唐永红指出,所谓“台独史观”建构,是指“台独”势力、分子通过台湾政治、经济、教育、舆论、社会等体系的潜移默化作用,力图从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等领域“去中国化”,切割两岸连接,培育并强化“台湾本土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权意识”,企图建立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中国历史对等的所谓的“台湾文化”“台湾民族”“台湾历史”,为“政治台独”“法理台独”夯实社会意识形态基础。

  唐永红认为,“台独史观”建构始于“文化台独”,通过故意过分推崇乡土文化的地位,人为地夸大台湾地区乡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异,故意以台湾地区的乡土文化否定、取代整个中华文化。1988年李登辉上台执政以来,“台独”势力以分裂国家、“独立建国”为目的,大力推动“文化台独”。多年来,在台湾,“去中国化”“去中华化”甚嚣尘上,“台独”势力通过篡改历史课纲等各种形式千方百计深化“台湾本土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台湾主权意识”,企图通过文化“台独”重构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进而改变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统一意愿。

  唐永红表示,“文化台独”、建构“台独史观”看似不像“法理台独”那样会给两岸关系直接造成强烈的冲击波,虽说要彻底去除中华文化也不容易,但近年来,通过教育、媒体、政治等手段层层渗透,坚持不懈地影响年轻人的三观,“去中国化”的后果已不可轻视。如今,“台独”分裂意识形态已经渗透了年轻一代,确然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今天,许多台湾年轻人已不识孙中山、岳飞,搞不清历史年代顺序,把孔子视为外国人,普遍‘拒统倾独’。这都是‘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建构‘台独史观’造成的恶劣后果。”唐教授进一步指出,“文化台独” 建构“台独史观”造成台湾年轻人的历史记忆混淆、国家认同扭曲与统一意愿弱化,也导致两岸青年在交流上的隔阂,引发两岸民意对抗,更进一步冲击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国家统一的代价与进程。

  唐永红建议,反对和遏制“台独”,就必须反对和遏制“文化台独”以及“台独史观”。当前,祖国大陆要加大对台文化工作与交流。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传播效果,讲好中华文化故事,争夺文化话语权,让“文化台独”“台独史观”无处容身;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新平台,运用各种新兴的交流手段,增进两岸文化交流、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唐永红也强调,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不同概念,要以文化手段、经济手段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和统一意愿,就要坚持把“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与前提条件不动摇。事实上,“九二共识”对两岸双方都有规范性的意义与要求:它要求台湾方面得从其政治体系、教育体系、舆论体系等方面杜绝“台独”思想在台湾社会的存在与传播;它要求大陆方面得基于台湾社会各方在国家认同与统“独”偏好上的不同而采取“差别化待遇政策措施”。在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的实践中,大陆方面要研究建立机制和条件,把“九二共识”这一抽象的政治概念与台湾社会具象的福祉特别是安全与发展层面的福祉紧密关联起来,从而通过相应的文化手段、经济手段、安全手段等,来遏制与清楚“台独史观”的建构,达成“反独促统”的目的。

  唐永红表示,以经济层面为例,需要建立机制与条件,让两岸经贸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岸社会文化层面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与统一意愿。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这样的机制与条件,让台湾社会体认到:只有认同“九二共识”并在岛内反“独”促统,台湾才能够通过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获得经济发展与民生增进;而搞“台独”分裂必定遭到大陆方面的强力反制,不仅会导致台湾经济衰败,而且会使得台湾不安全。如此,台湾民众就会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唐永红认为,实践中,必须区分台湾民众、政党、当局的国家认同与统“独”立场,必须区分“台独”分子和台湾同胞并区别对等。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民众才是台湾同胞,支持或从事“台独”分裂的台湾民众是“台独”分子,是国家敌人,最多算汉奸之流。“两岸一家亲”是和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同胞“亲”,而不是和分裂国家领土与主权、阻碍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台独”份子“亲”。对支持或从事“台独”分裂、阻碍国家发展的台湾民众、政党、当局,必须运用包括经济手段等各种手段予以严厉的反制与打击。如此,才能有效地反“独”促统。

  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台独史观’”的谬误与危害”、“摒除‘台独史观’,守牢共同精神家园”两项子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来源:香港“中评社”)


文章来源:中评社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