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邓小平与《红星》报的情缘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8-25 09:10:19

《红星》报是红军总政治部的机关报。它是1931年12月11日由中革军委总政治部(1932年1月改称红军总政治部)创办的。《红星》报创刊之初,定为5日刊,实际不定期,一般4开4版,有时出2版或6版到8版,铅印。1933年3月3日第31期起改为32开油印期刊,到了5月该报已出版35期。这时,报社遇到了困难,已连续出版了好几期油印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便与《红星》报结下的情缘。

1933年8月,邓小平接任《红星》报主编。邓小平对办报并不陌生,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参与编辑了“少共”机关刊物《少年》月刊,后改为《赤光》半月刊。他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将《红星》报恢复成原来的4开铅印报纸形式,并重新编号。他认为,原来的油印期刊式报纸,虽然便于携带保存,适应部队频繁的战斗生活,却因出版间隔时间长而不能及时反应部队生活,指导部队建设,所以就恢复原来为4开铅印5日刊,可以缩短报纸的出版周期,加大信息量,充实报纸内容,更能适合部队建设需要。

邓小平把《红星》报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该报先后开设了“社论”“论文”“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党的生活”“新的工作方法”“扩大红军”“红星号召”“响应红星号召”“红军生活”“红军家信”“红军纪律”“军事测验”“群众工作”“自我批评”“卫生常识”“铁锤”“诗歌”“漫画”以及“山歌”“红军歌曲”“俱乐部”“小玩意”等20余个栏目。从邓小平接任主编起,该报还首次增出32开本的《红星附刊》,系统介绍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大量报道红军的各项工作及经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红星》报内容充实、通俗生动、文图并茂,报纸面貌焕然一新。当时,报社人手极少,从组稿、选稿、编辑、印刷到各种新闻、文章的撰写,都由他亲力亲为。邓小平任主编期间,有近一半的社论由他亲笔撰写,并先后发表了他所写的《猛烈扩大红军》《与忽视政治教育的倾向作无情的斗争》《五次战役中我们的胜利》《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政治的最高点》《用我们的铁拳消灭蒋介石主力争取反攻的全部胜利!》等文章。报上醒目的木刻标题字体隽秀有力,多出自邓小平的手笔。还有许多没有署名的消息、新闻、报道乃至重要的文章等,也都出自他的笔下。

邓小平主编《红星》报,真正做到了把《红星》报作为传达和宣传党和红军政策的喉舌与阵地。《红星》报经常刊登中央及军委指示、文件、领导人的文章,以及大量消息、战况报道,使其真正成为革命战争中一只有力的喇叭。经常在《红星》报上发表文章的领导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洛甫、王稼祥、李维汉、罗荣桓、聂荣臻、陈云、杨尚昆、贺昌、左权等,很多文章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议和命令,具有强烈的指导性。

邓小平还经常采用“红星号召”和“响应红星号召”专栏,报道和反映红军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各项决议的情况,以发挥《红星》报政治指导员的作用。在“红星号召”栏中,经常发出执行三大纪律、扩大红军、为战争捐款、购买公债、写红色家信等号召,并把指战员响应号召的实际行动,在“响应红星号召”栏内充分地反映出来。1935年9月出版的第8期《红星》报,有《给红星号召以响亮的回答》这样一则消息:“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我们愿意将存在中央政府的1932年的2元钱公谷费全数捐给战争,并希望全体红军一致响应‘红星号召’。”接着,《红星》报又刊登了一位名叫李学俊的伤员给毛泽东的一封信,内容是汇报自己病情恶化,请求不领政府发的公谷费,自愿捐给战争。这两条消息刊登后,全军上下很快形成了一个节省经费开支、努力支援前线的群众运动。

邓小平把《红星》报办出自己的特色,使之真正成为战士的良师益友。他凭借长期搞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生动朴素的文字风格,对《红星》报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改革。他在《红星》报上先后开设了许多知识性栏目。如“列宁室”是指导革命理论学习的专栏;“法厅”则是宣传革命的法律知识,报道受军法处罚的案件,这也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法制宣传;文艺副刊“俱乐部”则有“客家山歌”“红军歌曲”“猜谜语”等。《红星》报由于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深受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例如,该报于1933年10月第9期发表了一首后方群众写给前线红军的客家山歌:“一双草鞋一片心,难为后方姐妹们;穿上草鞋跑得快,红军哥,赶快冲上南昌城……”接着,该报第15期作为应和,又发表了前线红军战士写给后方姐妹的山歌:“多谢姐妹一片心,百万草鞋送我们;穿上草鞋打胜仗,同志妹,缴枪十万谢你们……”以如此形式鼓舞士气,激动人心。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称《红星》报是“一面大镜子”“一架大无线电台”“党和红军工作的指导员”和“红军俱乐部”。

1934年2月初,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来到瑞金的叶坪,为红军烈士纪念塔举行揭幕典礼仪式。典礼结束后,周恩来和前来参加典礼的邓小平谈了话。临别时,周恩来送了一盏马灯给邓小平,供他晚上写文章编报纸用。对于周恩来的赠物,邓小平十分珍惜,特地找来红洋漆,用笔在马灯油壶的底部写下了“1934年邓小平用”几个字。这盏马灯经历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如今已成为邓小平创办《红星》报的历史见证和珍贵的革命文物。

1934年10月,邓小平与《红星》报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艰苦卓绝的万里征途中,边行军边作战边办报。他总是用扁担挑着铁皮箱,一到宿营地支起箱子就立即投入工作之中。长征途中的邓小平大部分时间在和报纸打交道,从1934年10月长征开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该报在长征途中又出版了七八期油印报,均由邓小平主持编印。多年后,女儿好奇地问起他长征时都做了些什么,他答以铿锵简明的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走,跟党走。一路编着《红星》报的邓小平就这样经过二万五千里征程的洗礼,坚定不移地走到遵义,走出绝境,走向陕北,走向胜利。

文章来源:赣南史志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