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马鞍山: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9-21 11:06:48

马鞍山在万里长江有着特殊标记,原本滚滚东逝的江水,在这里却折身向北,诗仙李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的就是这一壮阔景象。马鞍山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长江的远古文明在这里发轫,长江的绿水青山在这里铺展,长江的璀璨诗歌在这里绽放,新时代的长江在这里焕发光彩。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生态优、产业强、活力足、城乡美、百姓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唱响“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人文长江,孕育了古今辉映的文明之城

早在近40万年前,“和县猿人”就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和县猿人”是继北京周口店直立人、陕西蓝田直立人之后,在中国发现的第三件直立人头骨化石,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重要佐证。5000多年前,含山县凌家滩的先民们就创造了辉煌的凌家滩文化,它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把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年代再向前提早了300年至500年,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中,凌家滩遗址被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和县猿人遗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长江万古奔流,文脉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留恋马鞍山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纷纷来此踏歌山水、吟诗作文。诗仙李白7次游历马鞍山,写下《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姑孰十咏》《横江词六首》等诗篇,并终老于此、魂归青山,民间还流传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诗豪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抒写志行高洁、不合流俗的人生境界。南朝姑孰才子周兴嗣一夜著就《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至今广为传唱。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探游褒禅山华阳洞,写下《游褒禅山记》,发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感叹。北宋词人李之仪寓居当涂期间,吟出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名句。

我们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从1989年起每年重阳节前后都要举办李白诗歌节,迄今已连续举办了35届,成为诗歌的盛会、市民的节日,成就“中国诗歌之城”的美誉。

富饶长江,铸就了刚柔并济的产业之城

马鞍山因钢设市、因钢立市,先有马钢,后有城市;马鞍山更因江而生、因江而兴,长江提供了工业发展所需的充沛水源和航运条件,长江断裂带造就了马鞍山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成为这座城市诞生和发展的基础。

为了新中国的“钢铁梦”,1953年开始,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多万建设大军汇聚到马鞍山,在一片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庄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企业。1956年建市,1958、1959年毛泽东两次视察马鞍山,作出了“马鞍山钢铁厂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重要指示。一代又一代的马鞍山人肩负着“钢铁报国”的使命,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拿下了第一只火车轮箍、第一套高速线材、第一根H型钢、中国钢铁第一股等多项第一,赢得了“江南一枝花”的美誉。以钢铁产业为基础,马鞍山逐渐成长为门类齐全、体系完善的工业城市。

近年来,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发展先进结构材料、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曾经,一炉炉滚烫的钢水,浇铸出了工业发展的“脊梁”,锻造了这座城市“刚”的铁骨;如今,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赋予了工业城市“柔”的气质。

当前,我们正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性抓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独木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抒写从“钢铁城市”到“智造名城”的崭新篇章。过去十万大军建设钢城,现在百万人才在这座城市创新创业,连续4年入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强榜单。

美丽长江,雕琢了山水相间的生态之城

马鞍山一江两岸水网密布、山圩并存,呈现出三山两水五分田的地貌特征。城市依山环湖、拥江而建,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美誉,是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采石矶峭壁千寻、突兀江流,为长江三矶之一,被称为“万里长江的结穴处”。马鞍山山水秀丽、山水环绕、山水绝妙,拥有名胜古迹200多处,留存千古风韵,展现万般锦绣。南朝诗人谢朓为这里的风景所迷恋,赞誉为“山水都”。

近年来,我们扎实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从“滨江不见江”到“城市生态客厅”的美丽蝶变。长江马鞍山段水质常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长江禁渔经验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2022年,马鞍山与江苏南京、镇江协同制定《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是全国首次对单一物种的跨区域协同保护立法。2023年底,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马鞍山“长江保护日”,这也是全国首个为保护长江设立的节日。如今,长江马鞍山段碧水荡漾、江豚欢畅,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积极参与者,人民群众享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美丽画卷成为马鞍山的靓丽名片。

活力长江,塑造了左右逢源的开放之城

自古以来,马鞍山地区雄踞长江南北之险,扼守东西咽喉之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这里成为吴楚争霸的战略地缘核心,吴楚长岸之战,奠定了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基础。魏晋南北朝以来,这里作为南京的门户,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南宋名臣虞允文在此抗金,以少胜多,取得“采石大捷”,毛泽东盛赞“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明朝猛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朱元璋以此地为基攻占南京,开大明一代江山。

马鞍山处于长三角几何中心,居中靠东、拥江近海,地理位置属于东部城市,行政区划属于中部城市,是安徽融入长三角的“东大门”“桥头堡”,是南京、合肥都市圈“双圈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此叠加。马鞍山发挥比较优势,抢抓战略机遇,树牢同城化思维,深度融入南京、合肥都市圈。通往南京、合肥的宁马城际、巢马高铁加快建设,即将开工的扬马铁路连接巢马高铁和沪宁沿江高铁,将形成通往苏南和上海的高铁新通道。马鞍山港口岸线资源丰富,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郑蒲港是安徽江北地区唯一的万吨级深水良港,正在打造长三角江海联运中心和高能级物流枢纽,马鞍山连续13年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乘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马鞍山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注重系统集成,强化重点突破,打出亩均效益评价、能耗评价、特殊技能人才评价、产业工程师学院、“标准地”改革、低效用地再开发、“七未”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改革“组合拳”,改革经验连续2年得到中央改革办刊发,连续4年入选安徽省年度“十大改革案例”,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长江奔涌向前,马鞍山奋发向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弘扬“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不断绘就“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美丽画卷,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马鞍山新篇章。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委书记)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