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熊雄诗中的革命豪情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09-21 11:08:55

熊雄(1892—1927年),江西省宜丰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熊雄从苏联回国后在黄埔军校任职,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政治部工作,他是继周恩来之后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熊雄被捕后牺牲,年仅35岁。周恩来曾说:“宣传黄埔要宣传熊雄。”聂荣臻为其题词“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熊雄擅长古体诗,他常以诗言志、以诗寄情,展现出一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博大胸怀、革命必将胜利的万丈豪情。

“碧水无边热血红”。熊雄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11年初,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熊雄决心投笔从戎,赴南昌参加了李烈钧领导的江西新军学生军。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九江湖口起兵讨伐袁世凯,熊雄以高涨的革命热情参与讨袁。讨袁失败后,熊雄出走日本,在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七绝·寄故园》:“孤帆去国趁秋风,碧水无边热血红。回首故园何处是,海天愁思托归鸿。”诗人虽然以一片“孤帆”远去异国他乡,但是茫茫大海挡不住一腔革命热血,既抒发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也展现了不屈不挠继续革命的顽强斗志。同年,熊雄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此时的熊雄急切希望回国讨袁,秋日的一天,熊雄写下《五律·秋夜闻雁书怀》:“雁唳惊秋夜,鸡鸣舞剑时。壮心还激烈,故国益艰危。知己无多在,孤怀不少衰。漫漫戈待日,独客有余思。”诗人以诗言志,虽然身在异国他乡,却是枕戈待旦、报国心切,渴望像祖逖一样闻鸡起舞,拯救“益艰危”的故国,抒发了诗人迫切回国讨袁的革命豪情。1916年初,熊雄从东京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在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后,他心情沉重,在一个暮春的黄昏,有感而发写下《七绝·暮春之初黄昏登愉园小山凭亭栏集唐人句感时事也》:“山外青山楼外楼,夕阳无限使人愁。更怜遍地烽烟起,空对苍生泪不收。”夕阳之下,诗人凭栏远眺,眼前的祖国却是一幅“遍地烽烟起”的景象,心中满腔愁绪,一种强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油然而生。

“长剑倚天信手拿”。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的惨状,让熊雄陷入了沉思:依靠旧军队无法实现救国救民之志。为了探寻救国救民之道,1919年至1925年,熊雄先后赴法国、德国、苏联三国留学。赴法国勤工俭学前夕,熊雄刚辞去湘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一职,为了与昔日战友共勉,他写下《七绝·勉同袍》一诗:“裘马轻肥漫自夸,西南暮气亦京华。此行我愧终童志,言念疮痍泪似麻。”多年戎马生涯的诗人,看着饱受战火蹂躏的故土,想起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深感不能像汉代的终军一样实现抱负,不免生出几分愧意,只能赋诗以此激励战友矢志不渝、继续革命。在法国期间,熊雄常常以诗抒情。1920年秋的一天,他在和几位友人登上巴黎埃菲尔铁塔之后,在塔顶购买了一张明信片随即在上面写下一首诗:“登高东望一咨嗟,长剑倚天信手拿;北海鲸鲵终就戮,南圻逐鹿竟谁家?”诗人身在雄伟的埃菲尔铁塔之上,心里却联想到军阀混战下万里之遥的故国,不禁思绪沉沉、感慨万千,但诗人坚信那些给故国和百姓带来深沉灾祸的“北海鲸鲵”,也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体现了诗人对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心。

1922年3月,熊雄离开法国转赴德国留学,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上日趋成熟,正是在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德国期间,熊雄留下的文字资料较少,迄今为止发现的只有熊雄写给好友盛成的回信,熊雄在信中附上两首诗,其中一首为小照自警诗,诗中写道:“移山填海凭心力,莫付苍苍任自然。”充分表达了诗人立志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样,不怕艰难险阻,决心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万丈豪情。几天之后,诗人独自漫步于柏林皇后湖,眼前的雪景令其触景生情,写下一首七绝《春雪霏霏独步柏林皇后湖》寄给了好友盛成:“湖冰如绉雪如银,天地无情却有情。彻骨清寒谁领会,自然和我斗输赢。”在诗人看来,冰天雪地的场景虽然彻骨清寒,但这何尝不是苍天在考验自己的革命斗志、激励自己奋力拼搏呢?

“人世斗争几日平”。1925年9月,正在苏联学习的熊雄奉调回国,分配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10月,熊雄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担任东征军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协助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工作。东征结束后,熊雄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当时,周恩来已离开黄埔军校,熊雄实际上是代表中国共产党主持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其间,熊雄不断创新军校政治教育,提出了“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打成一片”等政治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亲自讲授“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等课程,创办《黄埔日刊》,在黄埔军校中广泛传播了大革命思想。

1926年10月,正值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之际,熊雄特意为该期学生写下一首短诗,作为《第四期学生毕业纪念册》的题词刊印在扉页上,他写道:“人世斗争几日平,漫漫也应到黎明。听潮夜半黄埔客,充耳哭声和笑声。”这首诗原本是写于同年4月,正是“中山舰事件”之后不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接连不断蓄意破坏大革命的行径,熊雄既愤慨不已又思虑深远,他以诗赠别的方式,告诫即将走出校门、踏上革命征程的全体学生,一定要认清革命形势,坚定革命信念,在革命的低谷之时切勿迷失了方向,坚持斗争到底才能迎接胜利的黎明,表达出诗人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随即向中共党员和革命进步群众举起了屠刀,熊雄不幸被捕。5月中旬,熊雄在广州被秘密杀害。熊雄短暂又光辉的一生,始终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斗争到底的革命豪情,真正践行了其“碧水无边热血红”“长剑倚天信手拿”“人世斗争几日平”的铮铮誓言。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