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54封家书背后的红色爱情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0-11 15:05:56

  

db467fb7-3fe2-41aa-bbf2-f36f0b179312

  一九二三年陈毅安与李志强在长沙的合影

  

68023e52-e66d-4e13-b0c8-4af4b27a25a2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七日,陈毅安寄给李志强的信。

  陈毅安1905年出生于湖南湘阴,1920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接受马克思主义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陈毅安在黄埔军校学习,并参加了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军事活动,逐渐成长为党早期高级军事将领。1930年,陈毅安在长沙战役中牺牲。

  回首陈毅安的一生,除了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断努力外,他与妻子李志强之间誓死不渝的红色爱情同样令人动容。1922年至1927年间陈毅安写给李志强的54封家书,以及1930年陈毅安临死前留给李志强的两张无字信笺,就是这段荡气回肠的红色爱情的重要见证。

  自由恋爱

  1920年,陈毅安来到湖南长沙求学。学习时期,包括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在内的各种新思想被广泛传播。陈毅安受此影响,在心中种下了一颗追求自由恋爱的种子。

  1922年,陈毅安去看望自己曾经就读过的长沙县临湘镇书堂山第一高级小学的语文老师邹老师。两人交谈过程中,陈毅安认识了邹老师的外甥女李志强。陈毅安与李志强年龄相仿,谈心、聊天、接触后,两人互生好感。

  拜别老师,陈毅安回乡看望家人。当时,陈毅安的伯母提出要为他结亲。陈毅安答应了伯母的提议,但要求结亲的对象由自己找。

  他心目中的伴侣就是李志强。为此,他再次找到邹老师,表达了自己希望与李志强结为夫妻的愿望。由于两位年轻人早已情投意合,邹老师就做媒,让陈毅安与李志强订婚。

  订婚后,陈毅安继续回学校完成学业,而李志强则留在老家读书。分隔两地的二人,只能靠书信维持联系。在这期间,李志强的母亲等人经常用男女婚前不应过多往来的旧规矩,劝李志强与陈毅安少来往,以免被周遭的人说闲话。这些劝导增加了李志强与陈毅安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负担。

  了解情况之后,陈毅安一方面通过书信鼓励李志强学习和接受新婚姻观,鼓励她摆脱女子深居闺阁,不问世事的传统观念,勇敢走出家门,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成为一位勇敢追求自由恋爱的新女性。1922年4月26日,他在写给李志强的信中就提到:“现在社会非往日可比,不得以深处闺门不问旁的事者为好。凡女子必定要尽他(她)天职,要社交公开,何况我们有特别的关系呢!”

  另一方面,陈毅安安慰李志强,强调两人的恋爱是光明正大的,让她不需要太在意旧传统。1922年9月12日,陈毅安在给李志强的信中指出:“老母平日对余非常慈善,今日用此专制手段者,因我你订婚,是我自主,夺其教导婚配之权,故心大不平也。然事已定好,且我你相爱以心,光明正大,岂效世间龌龊男女所为,怕人议论耶?”1922年11月15日,陈毅安又在给李志强的信中,强调社会风气已经变了,两人行为是合乎社会规范的:“我虽幼稚,已授充分家庭教育矣!尚授学校教育有年,虽学识全无,岂礼义廉耻四字都不能了解于心耶?总之,我你有百年偕老之关系,无丝毫不当的行为。”

  这些慰藉,让李志强看到了陈毅安的担当和磊落,因此更加坚定要与他走到一起。

  结为伉俪

  确定关系后,陈毅安与李志强的书信往来更多了,话题也从反抗旧式婚姻到追求进步,投身革命。

  对此,陈毅安经常鼓励李志强学习新文化。1922年9月12日,陈毅安在给李志强的信中,就劝她投考长沙的学校:“请你速急来省,投考学校,以全余之志愿,不然恐永无集首成欢之日矣!你当三复思之。”1923年1月9日,陈毅安又信中催促李志强,希望她下定报考的决心,期待她以后能够有一番成就:“第一女师在寅历十八招考,为妹求学之好机会。你能如时前往投考否?若不能应考,则无尚学之志,你之大名‘志强’,当解为‘志弱’也。我之望你求学,是解决你本身问题,与我无甚关系。你当知我之意,努力学业,为自身谋福,为女界争光。”

  在陈毅安的鼓励下,李志强日夜苦学,不久就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而为了让李志强安心学习,不为钱财和感情影响,陈毅安一边经常将自己的生活费寄给她。1926年4月4日,陈毅安在给李志强的信中说:“十几号又寄了八块钱给你。”并询问:“你现在经济问题如何?如要钱时可早些预算,我好再来设法,万不可不说,整什么志气?”“我寄些书报,你也看过没有?如若不看,那就免得我费手续费邮花。你只管发奋读书做工作,也不必挂念我。”

  另一边,陈毅安又常常诉说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我们终日同同性的交际,断不至做不道德的事,不过我讲的一些话,是要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意思。你听了我的一些话,千万千万不要存丝毫的意见,并且希望你要把爱情更加坚固,大炮都是不能裂的。”

  陈毅安在与李志强的书信往来中,逐渐坚定了自己的革命志向。在长沙学习时,陈毅安就经常告诉李志强,自己接触新思想后,精神上有了很大转变。1922年11月4日,陈毅安就通过书信告诉李志强自己在甲工学习后的改变和进步:“前日接到常兄给我一封信,说我有打牌吸烟种种坏样,痛骂我一顿,使我受了这样大的刺激,知道要痛改前非,已由黑暗的地方到了光明的位置,污秽的脑海已用泪洗涕清洁了。”

  1925年1月,在广州黄埔军校学习后,陈毅安在信中则告诉李志强,自己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同学有万余人,中国各省都有,就是蒙古(国)、朝鲜、印度、安南、南洋群岛各属也有少数人是我们的同学。这个地方可说是东方的觉悟青年的集中点了。”伴随着学习和与同学们交往的深入,陈毅安逐渐认识到自己缺少做实际工作的经验,希望在革命中找到人生价值:“你从前说学生天天在街上喊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没有做一点实际工作。我现在实行学一种技术,学好之后,来实行我之所学。”

  此外,在书信往来过程中,陈毅安还认识到真正的伴侣还应当是志同道合的,是能够支持他的革命理想的:“我希望你要做我的一个同志,才可算是我真正的爱人。”为此,陈毅安还引导李志强阅读革命书籍:“我希望你要研究主义,勿读死书,学了学问是要拿到社会去应用的,不然虽是个专门学家,也是没一点用的了。并且要把眼光看远些,我们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不是从前门户未开的一样,所以中国的国民革命也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这些倾心交谈,让陈毅安与李志强的爱情克服了千山万水的阻隔,变得更加坚不可摧,并进而促成了他们的婚姻。1929年3月,在战斗中负伤的陈毅安返回湖南湘阴,同年10月陈毅安与李志强完婚。

  坚守爱情

  1930年6月,陈毅安的伤渐好。同年7月,心系革命事业的他就回到红军并担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攻打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1930年8月7日,在掩护军团总部撤退时,陈毅安遭敌机枪扫射,腰部中弹,不幸牺牲。

  在陈毅安离开的日子里,李志强一直在家中待产。1931年1月底,她生下两人的孩子,并取名“晃明”。在期盼陈毅安回乡,一家三口能够团圆时,李志强经常将陈毅安之前写给她的54封家书找出来,并且反复阅读,并期待新的家书赶紧寄来。

  在望眼欲穿的思念中,1931年3月下旬,一封由陈毅安寄出的家书终于到了李志强手中。但是,拆开信之后,只看到两张白纸的李志强,顿时就哭成了泪人。

  因为按照陈毅安与李志强的约定,信中出现两张白纸代表他已经去世。陈毅安曾告诉李志强,“红军与敌人三天一小战,五天一大战,有谁能保证自己不受伤或者战死”,这次自己上前线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并强调万一自己牺牲了,一定会想办法通知她,“反正,以后你要是接到了我的空白信笺,就说明我已经离开了人世”。

  虽然有约定,但是李志强拿到空白信笺时内心仍无法接受。为此,她一边尽心抚养幼子,一边反复到长沙找显字药水查看是否有留言,并坚持给党组织写信,希望确认陈毅安的下落。1937年9月,李志强给延安八路军总部写信询问丈夫的下落,彭德怀很快回信:“毅安同志为革命奔走,素著功绩,不幸在一九三〇年已阵亡。”至此,李志强才最终接受陈毅安已经去世的事实。

  虽然陈毅安去世了,但是他与李志强的爱情却没有因为生死相隔而消失。在之后的半个世纪,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身处何种险境,李志强始终带着那些承载着红色爱情的信笺。而那些充满爱的信笺不仅给了李志强坚强于世的力量,还将那份革命者的崇高爱情永远定格,供世人缅怀和纪念。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