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从英雄故事中汲取胜战力量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4-10-12 14:00:11

  回望历史的星光

  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长篇小说《历史的天空》,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刻画了梁必达、陈墨涵、朱预道等抗日军人形象,展现了一幅雄阔壮烈的战争画卷。作品横跨时间长,叙事宏大;双线交织,人物鲜活,为读者呈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历史的天空》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里,我们分享3名战友对《历史的天空》的阅读心得。 ——编 者

  胜敌先胜己

  ■马晓明

  “人啊,一辈子就是一个‘找’字,找来找去就是找那一撇,那一撇是什么?对于军人来说,那一撇就是对手,找到了对手,我才是我。”

  ——摘自《历史的天空》第二十四章

  我在《历史的天空》中初识小说主人公梁必达。那时,梁必达的家乡正遭受着战火的摧残。他在逃避日寇追杀时,误打误撞来到八路军凹凸山根据地,踏上了革命道路。

  在党组织看来,初到八路军的梁必达是一个打仗好手,打起仗来闯劲十足。但梁必达的缺点也很突出:大字不识、不拘小节,粗话连篇、毫无纪律性。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下,梁必达有了大的转变。

  为了读懂《关于游击战争的战术问题》等书籍,梁必达开始识字练字。刚开始练字时,他写下的“我”字,“手”和“戈”分得很开,身边人告诉他“手”握不紧“戈”,就没法打仗。他一听觉得有道理,将“手”和“戈”连在一起,却又连得过紧。后来,他也正如自己写下的“我”一般,紧握着“戈”战胜了无数敌人。

  10多年后,饱经战火的梁必达在练字时,依旧喜欢写“我”字。他边写边感慨道:“距离‘我’字最近的就是‘找’字。人啊,一辈子就是一个‘找’字,找来找去就是找那一撇,那一撇是什么?对于军人来说,那一撇就是对手,找到了对手,我才是我。”

  这段颇有哲理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在我看来,梁必达寻找的“那一撇”,不仅仅是对手,还有他自己。他从一个大字不识的店小二成长为足智多谋的梁将军,如此大的蜕变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维和任务期间的许多个夜晚。初到任务区时,我看到一望无际的荒漠,看到当地时而发生的武装冲突……这样的景象令我有些心惊。那时,书中梁必达的英勇无畏激励了我,他的成长心路感召着我。

  我从不安到适应,再到勇敢,逐渐明白我要寻找的“那一撇”,就是曾经面对挑战心生胆怯的自己。我认识到,没有困难和挑战,人就容易在安逸生活中迷失自我,正如梁必达所说,“找到了对手,我才是我”。当我圆满完成任务归来时,多了一份坚定和自信,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我变成了更好的“我”。

  多一次爬起

  ■胡景瑜

  “摔倒了爬起来是一种本能,摔倒了在爬不起来的时候还能爬起来,那就全凭意志了。”

  ——摘自《历史的天空》第七章

  《历史的天空》里,有一个人物历经摔打和磨练,从一个地主少爷转变为部队指挥员,他就是陈墨涵。他的家庭经历了日军洗劫,他怀揣着国仇家恨愤然参军。

  陈墨涵虽然一副书生模样,但见识广、心思细、有文化。他的大队长石云彪发现这是一个好苗子。为了打磨这块“璞玉”,石云彪安排一个中队长反复摔打他,一方面是磨练他的心性,一方面是提升他的身体素质。被摔倒约50次后,陈墨涵身心俱疲,感觉已经到了极限,无法站立。但他还是咬着牙凭着不服输的意志撑了下来,甚至后来还想办法把对方放倒,展现出了不屈的斗志。事后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摔倒了爬起来是一种本能,摔倒了在爬不起来的时候还能爬起来,那就全凭意志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就会想起刚到基层部队的那个时候。与浑身散发着军人气息的老班长们站在一起,白净瘦小的我显得稚嫩。第一次参加“魔鬼训练周”,我不断地摔倒、爬起,直到感觉再也爬不起来。那时,我与陈墨涵有了一样的感受。我也像他一样凭借着意志,咬着牙重新站了起来。

  经过摔打磨练,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强,逐渐可以更快更轻松地重新站起来。我渐渐探寻到陈墨涵那句话的另一层含义:全凭意志爬起的阶段,就是突破自我最快的时候,每一次的爬起,都收获了不一样的自己。

  在经历无数次摔打磨练后,我发现自己不再轻易摔倒,可以从容应对各种高强度训练。如今的我,黝黑的脸庞棱角愈加分明,越来越有军人的样子。

  练技壮胆气

  ■朱一未

  “军旅之事,胆气为先;壮胆之道,技艺为先。”

  ——摘自《历史的天空》第三章

  《历史的天空》里,抗战期间牺牲的石云彪曾对陈墨涵说:“军旅之事,胆气为先;壮胆之道,技艺为先。技湛则胆壮——也就是常言说的艺高人胆大。”在主人公梁必达身上就充分诠释了这一道理。

  小说中,梁必达以单枪匹马偷袭日本侵略者的方式出场,展现出胆气十足的形象。刚参加八路军时,别的新兵都吓得哆嗦,梁必达却敢跟着“老八路”抡着大刀冲锋。当指挥员后,一次遭受敌人的埋伏,梁必达毫不惧怕,冷静地指挥队伍突围,甚至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时,有勇有谋地展开反攻……“他的自信看起来简直是与生俱来的”,陈墨涵曾这样评价梁必达。梁必达在参军初期的勇猛或许与他本身的莽撞性格有关,但他成为指挥员后所展现出的血性胆气,就不是简单的匹夫之勇,而是源于他对自身指挥打仗技艺的足够自信。

  在梁必达指挥的所得堪战役中,台山枧阵地一天内就遭到敌16轮进攻,而重兵把守的所得堪阵地却毫无敌人进攻迹象。在此情况下,梁必达仍拒绝从所得堪调兵增援台山枧,他也因此遭到了同志们的质疑。直到大家看到敌军作战资料后,才知道他的决策是正确的。他在战前认真勘察过地形,预测敌人会佯攻易守难攻的台山枧,主攻易攻难守的所得堪。根据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他作出了精准判断,并坚定地执行,展现了勇气和魄力,更凸显了他的智慧和能力。

  读这些故事时,我联想到刚入伍时的自己。那时,我在一艘舰艇当电工兵,班长说舰艇上的电线管路就如同人的血管一般,一处小故障就有可能影响航行安全。听后,我不免有些胆怯。一次故障维修中,我的手忙脚乱和班长的冷静处置形成了对比。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胆怯是源于技拙,自此更加专心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心胜》中写道:“战胜敌人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中战胜对手,就是要有“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气概,而这种精神气概很大程度上来自过硬的本领。梁必达的成长蜕变启示着我,只有平时百炼成钢,才能更好地亮剑沙场。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