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凤州村,处于凤县革命纪念馆后方,是一座清代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
“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
陕甘两省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最早建立组织的省份,两省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的整体。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畏白色恐怖,置生死于度外,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至1931年间,中共陕西省委先后派李秉荣、习仲勋、李特生、吕剑人、刘书林、陈云樵等人到国民党第十七路军骑兵第三旅第二团第二营开展兵运工作,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到1931年底,他们在该营发展了30多名共产党员,建立起士兵支部,成立了营党委,李秉荣、李特生、习仲勋先后任营委书记。除机枪连外,3个步兵连都建立了中共支部,大部分班、排长都是共产党员,该营逐步被中共组织所掌握。
“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院落
1931年5月,陕西骑兵第三旅第三团第二营改编为陕西警备第三旅第二团第一营,并移驻凤翔县进行集中整训,不满18岁的习仲勋担任营党委书记,挑起了领导全营党的工作的重担。这支武装虽多次改编,防地也辗转千余里,但是秘密党组织和党员坚持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进行了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使该营的兵运出现了高涨局势,举行兵变拉出队伍、走向光明的条件日趋成熟。
一营进驻凤县后,又以收编的部分土匪武装为基础组建了机枪连。为了继续发展党员,尽快组织兵变,习仲勋等积极与机枪连的两个排长以及地方进步人士加强往来、建立关系,了解情况,并与共产党员刘书林、张秋臣、营司务长阎鸿章、模范国民小学教师刘尚志四人义结金兰,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义结金兰(资料照片)
一营党组织的活动,引起了该部上层军官的注意。1932年3月,第二团团长曹润华决定一营和二营互换防地,将一营调往甘肃省的徽县、成县一带。消息传出后,全营出现强烈的对抗情绪。这是武装起义的基本条件。但是,党组织能否掌握队伍,避免分散,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习仲勋紧急在凤州西门外主持召开营党委会议,决定乘部队换防之机发动起义,并决定派刘书林、张克勤到西安向省委汇报。省委同意举行兵变,并指示起义后将部队拉到旬邑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刘志丹部会合。随后,省委派省委军委秘书长刘林圃为特派员、张克勤为向导迅速赶赴凤县。刘林圃到达凤县后,直接到了二连驻地双石铺与习仲勋等人见面,当晚在丰禾山庙内召开营党委会议,刘林圃郑重宣布了省委的决定。习仲勋等人表示坚决执行省委决定,并迅速做好兵变准备。
4月1日,一营营部和一连、机枪连从凤县出发,途经双石铺,二连也跟随营主力出发,天黑抵达两当县城。当晚,刘林圃与习仲勋等人在两当县城北街的一个骡马店召开了营党委扩大会议,议定了起义行动方案、行军路线等具体事宜。会议决定,当晚12时举行起义,行动结束后在北门外集结、统一撤离。
“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内一角
4月2日凌晨,各连官兵按计划同时行动,一营3个连和机枪连部分士兵300多人到县城北门外集合,起义初步成功。为避免意外变故,营党委决定兵变队伍趁天未亮时撤离两当,沿广香河向太阳寺方向前进。上午9时许,习仲勋在太阳寺召集会议,研究部队改编、干部配备和行军方向事宜。会议决定,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吴进才任支队长、刘林圃任政治委员,支队下编3个连。部队从太阳寺出发后,在宝鸡县西部过渭河,经通洞峪、赤沙、香泉,进入陇县八度、东风镇和千阳县的高崖、花花庙,行程数百里,与当地保安团作战十多次,均取得胜利。当部队行至甘肃省灵台县页岭时,与国民党正规军杨子恒部一个连遭遇。为保存实力,习仲勋当即召开队委会决定连夜向岳御寺开拔。到达目的地后,被土匪王结子的数百名步兵、骑兵包围,激战数小时,支队官兵伤亡惨重,弹药消耗殆尽,失去战斗能力,最终在转战途中失利。
“两当兵变”是继清涧、渭华、旬邑等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发动的一次重要的武装起义。起义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下发动的,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由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的陕甘游击队的革命斗争,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扩大了党和红军在西北地区的政治影响。
凤县革命纪念馆
2016年,凤县对“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进行了修缮保护,配套建设了凤县革命纪念馆,荣获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30余项。2018年,“两当兵变”策源地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