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简介
高山铺战役是1947年10月解放战争中,我刘邓大军主力于湖北漕河镇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的机动伏击战。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抓住国民党军整编第40师及第52师的第82旅孤军冒进的有利战机,布设袋形阵地,在运动中将其诱入设伏圈,截断退路,一举围歼。此次战役,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缴获火炮机枪等大批军用物资。高山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大别山后进行的一场关键性战役。高山铺大捷,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集团,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先导。
讲评析理
分析研判,抓住战机。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从晋冀鲁豫战场渡过黄河进入大别山,国民党军于9月上旬以23个旅的兵力跟进,企图将刘邓大军逐出大别山地区。我军在仔细分析敌情后,认为此时国民党军主力集结于大别山北麓,而山南兵力薄弱,如果歼灭山南地区敌人,可以争得一段稳定的时间,保障鄂东北地方工作的开展。因此,刘邓首长决定先调动疲惫敌人,而后在其运动途中,选择高山铺地区有利地形,以预期伏击的手段,歼灭该敌于运动之中。敌虽装备精良,但可凭借有利地形,出敌不意,以巧制敌。
未来战争中,战场节奏加快,不仅准确分析敌情难度增大,而且战机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指挥员应了解掌握敌情,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预测,站在战役的全局对战场态势综合研判,尤其是要善于在动态中抓住战机,在动态中审时度势,利用各种途径创造战机。
示之以弱,诱敌深入。我军经过周密部署以后,刘伯承命令担任运动防御和诱敌深入的中原独立旅一部,化装成游击队,在大路铺与敌接触。中原独立旅第4团9连和旅侦察连化装成地方游击队,穿着杂色服装,手持旧式武器,在七里桥西南方一带的丘陵地区,开始跟敌第82旅先头部队接触。在运动防御中,我军故意示弱,打打退退,胶着不离,欺骗迷惑敌人。敌军误以为前方为小股骚扰的游击队,因此跟进的速度非常迅速,连行军队形都没有变换,就跟着诱敌小分队,一路狂追,钻进我设伏的“口袋”之中。而此时,我军已牢牢控制了洪武垴和界岭,这两个制高点好比一把巨大的铁钳紧紧卡住浠水和广济的公路咽喉。我6纵先头部队也于10月26日黄昏前占领了马骑山、李家寨山,堵住了国民党军的退路,为扎住“口袋”做好充分准备。
机动中设伏,是部队在机动过程中,根据当前战况,适时引诱敌军深入预设阵地,进行围歼的作战行动。未来的伏击作战,随着战场侦察技术的提高,难度显著增大。需要深谙敌军情况,着眼大局,主动示弱与被动示弱相结合,隐真示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造种种假象,以造成对方错觉,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给对方制造“战争阻力”,综合运用电子伪装、电子佯动、网络欺骗等欺骗手段,有效隐蔽己方作战企图、兵力部署,达到迷惑、欺骗和调动敌人的目的。
周密准备,灵活布兵。高山铺战役中,虽然敌军被我调动,孤军冒进,丧失了主动权,但我军作战尚有很多不利因素。为了打好这一仗,刘邓首长要求战前准备工作要极为慎重和周密,仔细侦察,冷静研判。纵队指挥员从机动路线的选择、伏击地形的确定,都亲自勘察,选择地形险要、便于步兵机动而不利于机械部队展开的山谷,把敌军必经之道高山铺作为战场。充分准备、灵活布兵,是取得高山铺伏击战胜利的关键一环,如果没有战前的充分准备,准确地掌握敌情,加之巧妙地采取分兵、示弱、回击等行动,可能会使部队陷入被动,甚至被反包围。
未来战争中,战场情况复杂多变,指挥员应周密精细准备,预想各种可能的情况,做到慎重决策,并准备详细的预案。除此之外,还要着眼整个战局,针对战场情况灵活排兵布阵,适时进行兵力兵器和各种力量调整,从容应对。
多路进击,集中围歼。10月27日拂晓,我6纵主力按时占领了高山铺以西大路铺、李家寨山、马骑山地区,彻底切断了国民党军的退路。至此,我军参战的17个团全部到达预定地点,对敌人形成了四面包围。国民党军发现陷入重围后,一部分部队就地抢修工事,并猛攻高山铺、清水河周围之高地,固守待援。另一部在清水河以东、洪武垴山脚企图组织强行突围。9时,1纵司令员杨勇下达提前总攻的命令,很快将敌军第52师第82旅包围在高山铺地区,第40师包围于清水河地区,整个战斗到14时胜利结束。
集中围歼是机动伏击作战的最后一击,也是最激烈的阶段,要求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果断,一举歼敌。未来机动伏击围歼阶段,由于各种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运用,敌人突围和增援的可能大大增加,更加要求指挥员果断坚定,力量释放迅猛快捷,力求最短时间将敌人围歼。同时,还要动态做好伏击圈周围的阻截和打援,利用各种手段防止敌各个方向、各种力量和各种方式的突围、反击和增援。
文章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