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桥”见党史|江苏高邮特平桥: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1-09 10:16:28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是一片镌刻着深厚红色记忆的热土,革命烈士陈特平就长眠于此。为了缅怀先烈,高邮人民将陈特平烈士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的地方命名为——特平村,将距离墓碑200米处的一座桥命名为特平桥,永志怀念。

陈特平烈士墓

陈特平,原名陈树谷,浙江省上虞县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中共上虞县工作委员会成立,陈树谷首任县工委书记。陈树谷十分注重斗争策略,善于把党的秘密工作和合法斗争结合起来。他不仅动员5名党员和进步青年考入了当时由国民党建立的上虞县第二届政工队,还在政工队内部秘密建立党支部,并兼任党支部书记。之后,就地吸收了一批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队员为共产党员。他率领政工队深入农村、山区,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秘密建立抗日游击小组,搜购枪支弹药,为发展抗日武装作准备。这些有策划有组织的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县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上虞县的顽固势力也遥相呼应,陈树谷陷入了极端危险的境地。为了保存党的力量,陈树谷受命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教导队,接受政治训练,并在这期间改名为陈特平。在革命熔炉里锻炼和成长,让陈特平感到来到了一片新天地。他在与友人的信中兴奋地说道:“短短的几天工夫,但我确实像多做了几年人似的,许多没有看到的事给我看到了,而且是那样丰富真切……同志间又是那样的亲切。”陈特平对信仰的热忱和坚定,直率地跃然在字里行间。

陈特平烈士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突围时,陈特平因腿部受伤不幸被俘。在上饶集中营遭受了5个多月的酷刑后,他机智地带领战友成功越狱。忍受着伤痛和饥饿,陈特平辗转回到家乡上虞,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很快重新回到革命一线。当年冬天,新四军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组织上安排陈特平到苏中一分区。

1942年下半年,陈特平调任高邮县二区区委副书记兼武装部部长。高邮二区周围日伪据点林立,“扫荡”频繁,斗争艰巨。陈特平不顾个人安危,掐断敌伪粮草和经费,逼敌撤离,效果明显。1943年12月25日下午,陈特平带领两名敌工干部突袭位于高邮十里尖附近的敌伪税卡。不料,由于坏人报信,他们在李家庄遭到伪军及便衣队两路夹击,陈特平不幸中弹被俘。伪军对其诱降不成,继而毒刑拷打,陈特平始终坚贞不屈,最终被敌人活埋在张庄南面的麦田里,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44年2月,张庄胜利解放后,地方干部和群众找到了陈特平被活埋的地点,就地召开了追悼大会并立碑安葬了烈士,县抗日民主政府将该地命名为特平乡(现为高邮市车逻镇特平村)。后来,当地政府又将距离墓碑200米处的一座桥命名为特平桥。

老特平桥

解放战争中,陈特平烈士墓的墓碑被国民党反动派毁坏。1981年,高邮市人民政府重建陈特平烈士墓碑。由于年代久远,老特平大桥逐渐失去了通行能力。2014年,当地人民将特平村村内一座新建成的桥命名为特平桥,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新特平桥

革命烈士如山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如钢的志向,化为特平人前行的动力。如今的特平村,经过一代代特平人的接续奋斗,旧貌换新颜,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江苏省文明村”“三星级康居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文章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左秋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