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元所在的戈壁滩,浅表层是沙土,而10厘米以下就是坚硬的盐碱块,在缺乏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安装观测仪器十分困难。但战士们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百叶箱、风向杆和帐篷的安装工作。“没有镐,就用帐篷上的钢钎往下砸;没有锹,就用盛饭的勺子往外挖。”终于,离核试验中心仅5公里的气象站——阳平里气象站建成,成为核试验区的“眼睛”,为每一次核试验提供了宝贵的气象数据。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震惊世界的“东方巨响”,宣告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阳平里气象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南通启东人王国元,与另外两名观测员坚守到最后一刻才撤离爆心。他们与气象站的其他战士提供了实时、准确的气象数据,为核试验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阳平里气象站荣立气象单位集体一等功。
王国元,出生于江苏启东北新镇。时间回溯至1960年,彼时,王国元还是一名空军地勤人员,被抽调至新疆罗布泊地区,参与气象站的建设工作。
1960年11月7日,历史的车轮在沙漠中轧下深深的痕迹。一辆“六三”车载着王国元等10名气象战士,在茫茫戈壁中艰难前行。历经三天的颠簸,他们终于找到了那根编号为ⅢB—57的木桩。这里,即将成为阳平里气象站的诞生地。
那时的罗布泊,还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在这建立气象站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就像这根木桩一样,钉在这儿啦!”战士们拍着木桩,在这片不毛之地上立下誓言。气象监测任务重如泰山,但面对挑战,他们义无反顾。
1960年11月12日8时,罗布泊试验场区诞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气象资料。面对这份凝聚着辛勤汗水的资料,王国元在日记中激动地写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块沉睡了千万年的土地上,第一次建立了气象站,做了前人想做而没有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阳平里气象站的战士们受命踏上茫茫戈壁,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每年至少150天,他们都要在飞沙走石中坚守岗位。“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子满地跑。”寥寥数语,却是戈壁滩恶劣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他们一年下来观测次数8760多次,为核试验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气象资料。作为10个人中唯一的共产党员,王国元带领着战友们以红军爬雪山的精神坚守着,“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
1964年春,托举原子弹的百米铁塔,在罗布泊拔地而起,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现场准备工作全面展开。核试验前夕,气象站需要精准收集气象资料。百米高塔,只有一道狭窄梯子往上延伸。在85天任务期间,气象战士们攀登了91次,其中有28次是在五级以上的大风中挑战极限。每次核试验,总有几名观测员坚守到最后,为爆心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而首次核试验时,王国元和两名观察员便是这最后的守望者。
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验,到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再到如今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的成功升空,气象工作一直以来深耕幕后,默默地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8年,时任国防科工委常州干休所政委的王国元退休。漫漫军旅生涯中,王国元4次荣立三等功。他的一生,与新中国核试验事业紧密相连。
今年10月16日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王国元的事迹,只是众多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向所有为国防事业献身的战士们献上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激!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