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嘎子爱得深沉,对日寇恨得刚烈的老钟叔;不管敌人施以酷刑或骨肉之情劝降都不为所动的排长张志坚;像对待自己亲生父亲一样,默默奉养着已故战友父亲的田刚……这些银幕上质朴正义的角色,都由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张平所塑造。他是从延安走出来的第一代“工农兵”形象的塑造者,是不少影迷心中永远的“老钟叔”,更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演绎者和传递者。
坚定理想信念
踏上革命演艺之路
张平,原名仉家驹、仉梦良,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幼年丧母的张平,家境贫寒,在亲友的帮助下念完了小学。但父亲又不幸中风,全家生活的重担落在了15岁的张平身上。他早早辍学,在电影院卖票,在码头上当搬运工……
在这沉重又艰难的日子里,张平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束光”。“到了1936年,张平有幸目睹了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演出的话剧《欲魔》,被主演魏鹤龄的表演所吸引,暗自下决心想成为一名演员。”文史作家徐廷华告诉记者,同年秋天,张平与几个志趣相投的伙伴们自行组织了一个业余剧社,并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雷电”剧社。该剧社之后引起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注意,联盟的主要成员左明加入了剧社并进行详细指导。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各地。同年8月15日,中国剧作者协会在上海成立,随即组织了抗日救亡演剧队。左明担任第五队队长,带领张平等30多位抗日文艺宣传队员从苏州到南京、蚌埠、开封、郑州、汉口、西安等地,巡回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到前线去》等抗日救国剧。“演剧队途经西安时,‘大风’剧社提出给张平当时10倍的薪资留下他,但他没有动摇,一心要到延安去。”《宝塔山下江苏文艺人》作者,南京图书馆馆长、教授陈军告诉记者。
张平一心前往延安寻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致力于投身革命事业。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与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余泳告诉记者,在那个被赞誉为“革命圣地”的红色土地上,张平不仅找寻到了理想和精神寄托,更有幸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毛主席亲切询问了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学业状况,余泳说:“当时,毛主席告诉他,要做一个好演员和艺术家。必须提高理论水平,深入群众,否则就会沦为匠人。”毛主席的话如同一股清流,张平将之深深烙印在心底,他的内心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演员的信念。自那之后,张平不遗余力地参与各类文艺界组织的文艺盛宴,如《血祭上海》《团圆》等大型话剧的表演,身体力行践行毛主席的教导。
牢记毛主席教诲
切实深入群众生活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1942年5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张平作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照耀下成长起来的著名艺术家,他坚持用自己的表演诠释毛主席“深入群众”的教诲。
1938年,张平来到了鲁迅艺术学院,这是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学院。张平成为戏剧系第一期的学员,这也标志着他走上了专业艺术之路。“这段求学岁月对张平的演艺生涯影响深远,毛主席的话语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同时也为他未来的艺术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余泳说道。
舞台让张平有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无论是扮演农民还是工人,他总能塑造出让人难忘的角色,展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底。1938年年底,张平作为鲁迅艺术学院实验剧团的演员兼剧务科科长,赴山西前线八路军总部进行慰问演出。战士们是如何吃住的,他就如何吃住,绝不搞“特殊化”。日后回忆起这段岁月,张平感慨道:“这一年是我演员生活中重要的一年,我真正体验了工农兵的生活,体验了他们的思想感情。”深入群众的生活,成为他演绎灵感的来源,也是他演好戏的“秘诀”。
1943年,张平主演了大型秧歌剧《周子山》,受到边区干部、群众的欢迎。次年,由于他饰演周子山在表演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获得了陕甘宁边区演出一等奖。江苏省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永祎认为:“张平的表演非常生活化,让人看不到表演的痕迹,他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个性鲜明,给广大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踏上银幕之路
塑造人民英雄形象
1952年2月14日的《新华日报》上,记载着苏联名导演格拉西莫夫对电影《钢铁战士》的评价:“演员张平有很高的演技,导演、摄影和配乐都很好。这个片子是完整的。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有很大的成绩,希望循着这条道路向前走去。”
1949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张平随东北文工团加入了东北电影制片厂,从此踏上了银幕之路,开启了辉煌灿烂的演艺生涯。次年,他受邀参演了经典影片《钢铁战士》,在片中饰演排长张志坚一角。在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张平从各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该角色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他充分调动了自己深入生活时所积累的素材,准确把握角色的外部特征和核心理念,用充满激情的表演,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钢筋铁骨式的英雄形象。余泳告诉记者:“张平坚持在体验生活的时候,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他非常了解自己要演绎的角色。”张平的演绎让演员本人与角色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丰富而有层次的感情披露,松紧结合的演绎手法,让排长“张志坚”这一形象真实可靠、鲜明强烈。影片《钢铁战士》曾获文化部举办的1949—1955年优秀国产影片评选故事片一等奖,并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
此后,张平还参演了诸如《白毛女》《探亲记》《停战以后》等众多优秀影视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极具个性,让观众沉浸于其中,赢得了同行和观众的称赞。1962年,张平成为文化部最终评选的新中国22位代表性优秀演员。2005年,在“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评选活动中,他也位列其中。张永祎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张平坚持与人民、生活保持心心相印、气息相通的血肉联系,同时自身具备过硬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表演艺术,才让他塑造的一个个形象留在人们心中,“他的艺术生命会通过这些形象始终延续下去”。 (江南时报记者 戴鸣蔚)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