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井冈山随想

华夏经纬网 > 评论 > 经纬观察      2024-11-14 20:26:21

  

  脚又一次踩上井冈山坚实的土地。

  这是我第三次上井冈山。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第二期)的学员,我和我的同学们根据学校的安排,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体验式教学。

  春夏之际的井冈山,阴雨绵绵,山色空蒙,茂林修竹,万物生长。树丛里、疏灌中、道路旁,满目各种红的、黄的、紫的、白的花,在尚有寒意的风中舒展。偶尔还能看见杜鹃花的身影。春去夏来的时节,我们循踪觅迹、寻根溯源,了解井冈山斗争的历史,重温峥嵘岁月,感受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苦难辉煌,收获满满,有很多的认识和感悟。

  什么叫坚定的理想信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建立的。可这一历程又是何等的艰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近百次起义,但大部分很快遭受失败。文家市会合时,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武装只剩下1500人。是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家”时,只有700余人。10月下旬的一次战斗后,毛泽东身边只剩下30多个人。由于悲观和失望,队伍中不时有人从井冈山出走,逃脱革命。后来由于“左”倾盲动主义干扰,连续遭遇“三月失败”“八月失败”。1927年10月7日,在茂芝,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只剩下几百人,身处强敌包围之中,势单力薄,而且孤立无援,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紧要关头,朱德挺身而出,挑起革命的重担,把南昌起义的种子保留了下来。1928年7月,彭德怀等率领工农红军第五军准备上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合,蒋介石急调部队“堵剿”。红五军几乎每天都要打仗,有时一天要战斗数次,最多时一天打过七八仗。

  无惧血雨腥风,无惧四面屠刀,无惧缺吃少穿,无惧各种“反水”、叛逃,无惧随时可能出现的险情、绝境和流血牺牲,无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的革命先烈,还有那些参加革命队伍的留学生、黄埔军校毕业生、大学生以及富家子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理想信念,什么叫信仰,什么叫精神和意志的力量,什么叫执着和坚守。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我们党无坚不摧、克敌制胜的精神法宝。

  什么叫伟大的开创精神

  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没有路的地方开辟出路,这是开创。秋收起义遭遇失利,部队面临全军覆灭危险的紧要关头,毛泽东据理力争,提出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之地,引兵井冈山,在中国革命这盘大棋局中开始做“眼”,寻找赢得棋局的突破口,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开创,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是开创,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更是伟大的开创。经典著作里所没有的、苏联和其他国家革命所没有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变成了现实。在关系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上,敢于提出不同于当时的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意见,充分显示毛泽东过人的胆识。井冈山道路是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光辉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什么叫义无反顾的牺牲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我们听到了许许多多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有的牺牲得非常惨烈,即便这样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曾任莲花县委书记的刘仁堪被捕后,任凭敌人软硬兼施、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牺牲前,刽子手割去了他的舌头,刘仁堪不能讲话,鲜血流到地上,他用脚趾蘸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6个鲜红的字,彰显了革命者永不屈服的英雄气概。

  2年零4个月的斗争,总共800多天时间里,4万多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许多多烈士没有留下名字。1928年底井冈山失守后,敌人从黄洋界突入小井村,抓获了小井红军医院里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将他们拖到旁边的稻田里。敌人威逼利诱,始终无法从伤员们口中得知红军转移的方向,便恼羞成怒用机枪射杀了全部红军伤病员。这些牺牲的伤病员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战火硝烟已经散尽,红军烈士的身影也已远去,化作井冈山的泥土,但他们永不屈服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什么叫群众的力量

  当初红军之所以能在井冈山立足,是因为这里有群众基础。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更体现了群众支持、众志成城的力量。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党和工农红军正是因为坚持与人民在一起,同甘共苦,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才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敌人的“进剿”“会剿”。毛泽东曾经总结道,“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不仅仅如此,在井冈山,我们还体会了什么叫铁的纪律,体会了什么叫“苏区干部好作风”,什么叫至死不渝的爱情,什么叫真正革命者的品格。池煜华,一位红军高级将领的妻子,在丈夫牺牲后仍然执着认定丈夫活在世上,苦苦守望72年,青丝熬成白发,门槛被她每天站着盼夫的双脚踩烂,她用一生书写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曾志,曾经的红军医院党支部书记,一生矢志革命,经历坎坷,以“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自许,认为与同时代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相比,自己能够在战火中九死一生是幸运的。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位革命的幸存者,从不利用权力为自己和子女谋私利。生命最后关头时,曾志立下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要求将骨灰埋在曾工作过的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旁的树林里,陪伴当年牺牲的战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彻底革命者的情怀和境界。

  世上大概没有另外一座山像井冈山这样,不是因其海拔高度,不是因其旖旎瑰丽的风光,不是因其神话传说而流芳于世、誉满天下。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血脉。井冈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更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井冈山是一团火、一面旗、一条路、一本书,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必将继续照亮中国共产党人的前程。

  〔作者系中国教育台党委书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返回目录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黄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