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李玉洁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保存着一段铁索,铭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1935年5月,一道天然屏障——大渡河,横亘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面前。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国民党派重兵守卫着铁索桥。这座铁索桥,就是泸定桥。
5月2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到达安顺场。在听取了刘伯承的汇报后,一致认为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大渡河,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后有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显然全军从安顺场渡河已不可能。所以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以一部从安顺场渡河北上,大部沿左岸攻击前进,左右夹击夺取泸定桥。对红军来说,夺取泸定桥关乎生死存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毛泽东下达了死命令:左纵队必须在三天内,右纵队必须在两天半内赶到泸定桥。
5月28日清晨,在山路上艰难前进的红4团接到上级新的命令:要求其必须在29日夺取泸定桥。时间只剩20多个小时,要走完剩下的240里山路,赶到后还要立即发起战斗,任务何其艰巨。“走完二百四,赶到泸定桥”立即成了全团指战员最响亮的口号和最坚定的信念。伤痛、疲劳、饥饿都被甩到了一边,红军战士们心中只有两个字:快走!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淖继续前进。经过一昼夜疾驰,红4团按时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全长约102米,宽约3米,离水面有好几丈高,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9根作为桥面,4根作为桥栏。红军到达泸定桥西岸时,桥面上大部分木板已被拆空,剩下光滑的铁索链悬于河上。敌人在东桥头构筑了工事,并用重机枪、迫击炮不断向西桥头射击。危急关头,红4团从二连挑选出廖大珠等22名勇士,组成夺桥突击队。
29日16时,22名勇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向对岸冲击。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司号员吹起冲锋号,两个营猛烈开火,压制川军的反扑。与此同时,22位勇士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3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勇士们听到呼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口号声后,他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地搏斗。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成功夺占泸定桥,为红军摆脱险境杀开了一条血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围歼红军于大渡河南岸的企图。
飞夺泸定桥成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里程碑,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不朽的篇章,有着“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习时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华网)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