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盐城市中心,解放路、建军路两条繁华大街交会处,盐城公路“零公里”起点上,矗立着一座被市民亲切称为“大铜马”的战士铜马雕塑——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与东西相望的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一起,串联起这座城市浴血奋战的红色轨迹,定义着这方土地的革命属性,标注着这方人民的精神风貌。
盐城,就是这样一座让精神地标屹立在地理原点的城市。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这座因盐而生的城市,成为华中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和指挥中心,红色曙光从此照耀盐阜大地。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盐城考察,作出“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重要指示,饱含着对这片红色热土念兹在兹的倾情牵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让陈列在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变成神圣的精神殿堂
在新四军纪念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近两米高的宋公碑前停下脚步,仔细阅读碑文。苏北沿海曾饱受海啸、海潮侵袭之苦,1941年,抗日民主县长宋乃德率两万多民众,战胜重重困难,建成一条90华里长的捍海大堤。新四军把新购的军粮无偿接济民工,和群众一起修堤。人民为感恩新四军,把这条海堤与千古名相范仲淹在盐城修建的范公堤相媲美,称为宋公堤。两条名垂青史的大堤,留下“范公已往宋公继”的佳话,也刻下执政一方、造福一方的丰碑。宋公堤至今岿然不动,静看潮起潮落,守护万家灯火,更启迪新时代党员干部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一寸山河一寸血。盐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2处、革命遗迹遗址248处,烈士命名镇村128个。以“五卅运动”先驱顾正红命名的正红镇、以新四军“独臂英雄团长”郭猛命名的郭猛镇……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口口相传,已化为盐阜大地最珍贵的文化标识和红色印记。
对于这些宝贵的红色根脉,我们扎实推进收藏、保护、利用工作。出台的《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是江苏省首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本着“凡有痕迹的都要留下记忆、凡有记忆的都要留下故事”的原则,对红色遗存进行普查、确认、立标、留档,建立红色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同时,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工作,实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程,新四军纪念馆、抗大五分校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得到改造提升,成为固本培元最神圣的“教室”、最厚重的“教材”。新四军纪念馆致力于打造收藏保护中心、研究利用中心、展示传播高地,是国家一级馆、全国119家新四军相关纪念设施中唯一的全史馆,藏有各类文物史料18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72件(套),是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盐城9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让流淌在血脉中的红色基因凝练奋进的城市品格
在新四军纪念馆《白菜心》民谣展板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新四军,新四军,你为人民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民谣唱出了民心。1940年10月,新四军、八路军两支先头部队在盐城白驹镇狮子口会师。从此,新四军与盐阜人民并肩战斗,在“白区”心脏地带建立起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赢得“陕北有个延安,苏北有个盐城”的美誉。跟党举旗、听党指挥的“铁军之魂”,成为熔铸在1.7万平方公里盐阜大地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的嘹亮军歌,激励一代代盐阜儿女奋勇向前。
解放战争中,盐城人民跟定共产党,在赢得全境解放的同时,动员5万青年加入人民军队,162万民工踊跃支前,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乃至解放全中国作出重要贡献。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2.53万盐城人报名参军。敢许青春酬壮志,何妨碧血化红泥。在红色革命斗争中,英雄的盐阜儿女前赴后继,登记在册的烈士15656名,另有无名烈士2000多名。
红色精神春风化雨、培根铸魂,转化为推动建设、改革、发展的内生力量。20世纪50年代,盐城人民响应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男女老少齐上阵,58万挑河工用一副副“铁肩膀”守护淮河安澜,建成新中国首条开挖的治淮工程——苏北灌溉总渠;60年代,“十八勇士”带头扎根草木不生的盐碱滩植树造林,历经半个多世纪,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80年代,为破解电力匮乏制约,盐城人民积攒卖鸡蛋的钱建设发电厂;90年代中期,盐城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持新长铁路建设,结束了“地无寸铁”的历史;21世纪初,盐城汽车产业崛起,奏响老区工业发展最高亢的音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指引下,盐城与全国全省一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进现代化盐城建设新实践。
在烽火硝烟中熔铸的牺牲精神、拼搏奋进中积淀的老区精神、改革开放中凝练的进取精神,成为这片红色土地沧桑巨变的不竭动力。
让沉淀在岁月中的红色宝藏焕发璀璨的时代光芒
循大道,至万里。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指出,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好这一教材。近年来,盐城持续打造“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围绕“赓续红色基因、保护红色资源、激发红色动能、传播红色文化”四大主题,广泛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在红色基因中注入时代精神,让红色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更新、城市品格的锤炼同频共振、交相辉映,在接续奋斗中激荡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我们着力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教材“活”起来。推动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相融合,运用杂技、淮剧等具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创作推出淮剧《宋公堤》《送你过江》《雪枫卖马》、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音乐剧《白兰花》、广播剧《那一抹红色》等一批红色精品剧目。配合拍摄《柳堡的故事》《罗生特》《我的绝密生涯》等多部反映抗日根据地及新四军将领在盐城的电视剧、纪念性专题片。通过情景剧展演、音乐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推动经典红色故事创造性转化,持续走进学校、企业、百姓舞台,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打动人、教育人。借助“互联网+”,运用图文声像立体化传播方式,将宏大叙事转变为接地气的微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开发包括文创产品、潮流服饰及交互游戏等系列产品,“N4A铁军潮”文创品牌,面向年轻人传播新四军文化。
我们着力绘就红色地图,让红色空间“靓”起来。大力实施“红色文化+旅游”行动计划,编印《盐城红色文化地图册》,把全市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10条经典红色旅游寻访线路,增强红色文化的沉浸感和穿透力。两条红色线路入选江苏省“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文化研学项目。藏在长三角的“绿野仙踪”,在红色赋能下成为火热的打卡点。位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台巴斗村,依托新四军一师榴弹厂、被服厂、后方医院、中国人民海军起锚地等革命遗址,建成“巴斗红帆船”“老船长小屋”等红色旅游景点。
我们着力弘扬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火”起来。加强红色资源系统研究,编纂出版《新四军全史》《红色盐城百年记》《新四军在盐城》《基因红——盐城市红色资源通览》等,一部部红色书籍走上了市民的书架。完善新四军历史课程体系,开发新四军专题教学教材,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教育读本,以讲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走进党校主体班、大中小学生,一堂堂红课,走进了学生的心中。建设一批富含红色基因的特色“文化客厅”,《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入选中宣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一支支宣讲队走进中小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一位位“小铁钉”中小学生志愿讲解员讲述新四军故事,开展“穿越时空的对话”系列活动,无数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走进各类红色场馆开展主题研学,接受精神滋养,提振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盐城将持续把红色基因、红色力量深深植根于城市发展当中,不断拓展“生动教材”功能,推进红色基因化育城市共同价值,用足“天蓝地绿基因红、有地有人有机遇”禀赋优势,勇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碳路先锋”,努力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成绩。
这片土地根植红色血脉,仍将书写红色传奇。
这方文明来自大海润泽,必将驶向广阔深蓝。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委书记)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