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秦山里的中国》:一曲中国人的志气歌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军史钩沉      2025-02-10 16:24:58

  一曲中国人的志气歌

  ——读丁晓平《秦山里的中国》有感

  ■凌行正

  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们更加希望能够阅读到反映为中国式现代化艰苦奋斗的文学作品。近期,军旅作家丁晓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秦山里的中国》(浙江教育出版社)满足了我的这个渴望。作为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以及边境作战的95岁老兵,作为一名从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旧时代走过来的老人,读了他的这本书,让我感到既长知识,又长志气。

  这部洋洋洒洒6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用激情洋溢的语言和生动流畅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辉煌创业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克服诸多困难终于有了自己的“两弹一星”后,又决心在和平利用核能上迈出新的步伐,为解决能源急需而建造核电站。当时,有外国人说:“你们中国人,能造原子弹,建不了核电站。”然而,党中央、国务院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应召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职工,从四面八方奔赴位于杭州湾畔的海盐县,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核电站建设大会战。从1982年国家定址秦山,到1985年开工建设,及至1991年并网发电,一座现代化核电站矗立在秦山,成为中国核电自主发展示范高地和新时代中国核电精神文明高地。

  更令人叹为奇迹的是,就在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后,中国核电又交出“走出去”的第一张名片——帮助巴基斯坦在恰希玛建设一座核电站。紧接着,秦山核电二期、三期扩建工程相继启动。在与多国外商打交道的过程中,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者们不怕“卡脖子”,他们“甩掉洋拐棍”“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完成了从“零的突破”到“世纪跨越”,从“国际接轨”到“零碳未来”,从跟跑并跑到国际领先,让秦山核电站平均能力因子在全球群堆管理机组中位列第一。当秦山核电点亮万家灯火时,核电站的建设者们又生产出了钴-60、碳-14等同位素,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急需。可以说,《秦山里的中国》这部作品,不只是秦山核电站的创业史,还是中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一部“百科全书”。

  文学作品不应当只满足于叙事,还要书写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作为非虚构写作的报告文学,还需如实反映真人真事。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者、操作者成千上万,可歌可泣的人物不计其数,作者的一支笔怎样才能写好这样一个灿若星辰的光荣群体呢?读完这部作品,我发现,作者将那些为了秦山核电站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勇于创造的人们,赋予了一个集体称谓——“老秦人”。作者浓墨重彩要塑造的,就是奋战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上的“老秦人”集体群像。

  为秦山一期核电站的堆型选择、选址等起了关键性作用的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的儿子。这位曾经参与中国核潜艇研制的专家,当时已是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作者写道,彭士禄“一副黑边眼镜,一头银发向后梳拢,整饬的衣服上搭着一条已经磨起球的素色围巾,脸上始终挂着谦和的微笑”。在秦山核电站一期论证阶段,他据理力争,最终说服大家采取了压水堆技术路线。彭士禄也由此赢得爱称“彭拍板”。被誉为“工人院士”的何少华,主持完成反应堆顶盖驱动机构修复等10余项重大维修任务,主持开发的维修技术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还有维修工王大成,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用勤劳、拼搏和勇气,践行了自己的青春诺言,成为秦山核电站土生土长的“蓝领专家”……以上这些人物,只是众多“老秦人”的几位代表。正如习主席所说:“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丁晓平在作品中写道:“生活就是文学,经验也是文学,原汁原味,仔细琢磨,它才会深刻起来。”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丁晓平到秦山核电站深入生活,采访了诸多人物,研读了大量资料,与秦山核电站员工建立了深厚感情。可以说,他也成了一名编外的“老秦人”。架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时,作者注重起、承、转、合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时间跨度长、题材涉及面广、人物形象多的形态下依然浑然一体。

  “秦山就是一本书,‘老秦人’也是一本书,《秦山里的中国》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其他什么样子。这就是真实的力量,其本身就是文学的力量,更是秦山给我的启示。”读到作者真诚的文字,我想,我们应当感谢他为我们谱写出了这曲动人的志气歌。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