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芬兰低地级护卫舰——“土生土长”的破冰型护卫舰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兵器大观 > 海战      2025-02-21 17:56:30

  芬兰低地级护卫舰——

  “土生土长”的破冰型护卫舰

  ■晏子祎 李学峰  

低地级护卫舰想象图。资料图片

  在不少国家的海军舰艇序列中,都有被称为“海上侍卫”或“海上多面手”的护卫舰。这些护卫舰有的是本国研制,有的是从他国购买。

  芬兰海军舰艇序列中,也即将有护卫舰加入。2月初,据外媒报道,该国第一艘低地级护卫舰舰体已完工和涂漆。按芬兰相关方面的规划,低地级护卫舰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担当该国海军舰艇的主力。

  总体上看,芬兰低地级护卫舰可以被视为一种“土生土长”的多功能舰。

  “土生”,是指芬兰把建造这级军舰的合同交给了没有多少建造大舰经验的本国企业,让劳玛海洋建工(RMC)成为主承包商。为了弥补自身造船经验不足的短板,劳玛海洋建工“邀请”了芬兰几家有一定实力的公司加入其中,力求实现该舰在本土建造。

  “土长”,是指该舰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本国使用环境特点及现实需求。比如,芬兰海军舰艇主要在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等近北极圈海域行动,该海域冬季易结冰,冰层厚可达1米左右,因此低地级护卫舰在设计时就被赋予破冰能力。在建造过程中,厂家对舰艏甲板和舰艉螺旋桨结构进行加固,使它可在冰层厚1.5米左右的海域航行。该海域海水较浅,实施水雷战条件较好,因此该舰专门强化了水雷布设与反水雷能力,不仅设计了扫/布雷任务舱,还能搭载一架直升机,遂行反潜、布雷、侦察任务。

  芬兰海军现役舰艇种类较多、服役时间较长且大多块头较小。按照该国海军现代化计划,建造低地级护卫舰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代一些现役导弹艇和扫/布雷艇等。因此,该级军舰排水量被设定为4000吨级,长117米,宽16米,以容纳众多不同功用的任务载荷和武器装备。

  虽说是“土生土长”,为了保证该舰的作战性能,芬兰相关方面在舰载的大部分电子设备和武器装备上,仍选择了外购。比如,在动力装置方面,选择美国、德国相关公司的产品;在作战系统、传感器提供与集成方面,选择萨博和康斯博格等公司的成熟产品;在武器装备方面,对外采购了可装填32枚改进型“海麻雀”导弹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以及8枚以色列IAI公司研制的加百列V反舰导弹等。

  通过种种努力,低地级护卫舰将被打造为兼具反舰反潜、防空反导、海上扫/布雷、对陆火力支援、充当海上编队指挥平台和重要信息节点能力的多功能中型军舰。其舰体采用封闭式隐身设计,航行速度26节,续航里程6000多千米,编制船员73人。

  根据目前的时间表,第一艘低地级护卫舰将在2027年交付芬兰海军,其他3艘将在2029年投入使用。

  有关专家判断,凭借隐身化的设计、灵敏的感知装置、高度自动化的航海系统,以及现代化的作战手段,低地级护卫舰在建成后,很可能成为活跃在近北极圈海域的海上新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